第280章复设东胜卫?(第2/3页)

作品:《回到明朝做千户

当然了,这个心思,与他们说了也不会明白,他们只要严格按照自己的指令去做事就行了。不过说实在话,他还是很喜欢谢庆奎这个粗豪汉子的,相对的,许忠泰就谨慎,小心翼翼得多。

他笑道:“谢守备说得是,蒙古人早己被我们打破了担,他们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再来入寇边墙,看来这个冬天,我们又可以太平地过去了!”

许忠泰抱了抱拳道:“这都是军门勇猛无敌,所以虏人闻之丧胆,不敢再来冒犯我大明!”

黄来福点了点头,道:“将他们打怕了还不够,要让塞外那片土地成为安乐之地,我们还要做很多事!”

见二人不知所云的样子,黄来福笑了笑,道:“这水泉营堡没什么事了,回老营堡吧!”

※※※

老营堡离水泉营堡边墙并不远,快马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相比水泉营堡,老营堡就大了许多,险要了许多。周边五里,城墙高厚,自山西镇建镇来,老营堡就是每年镇城总兵来到此处的防冬之地。

自万历二十年黄来福经营老营堡来,四年过去,老营堡变了许多,不但街头宽敞整洁,商肆店铺更是密布。街上行走的,也多是衣衫整洁,精神抖擞的军户们,还有那些雄赳赳气昂昂的镇虏营将士们。严格的训练,充足的粮饷保障,让原来充满老弱残兵的镇虏营,己经成为一个如五寨营一般的虎狼之师。

城外面一片的白茫茫,积雪数尺厚,不过回到老营堡街道时,只有几寸残雪浮冰。边塞之地城堡,居民与商贾们,都养成了雪随下随扫的习惯,否则积雪几尺厚,把门封住,稍一迟延,冻成坚冰,想开门更是麻烦了。街上的积雪,也早被扫除干净,余下一些浮冰,铁蹄踏上,哗哗作响。

看着黄来福的大队铁骑回来,街上不论是军户还是商贾们,闪避之余,都是露出了景仰的神情,正是因为有黄来福与他的军队在,所以山西镇边墙现在是越来越太平,不再有兵火之灾。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好谁不好,他们可以分辨得出。

回到老营堡官署内,黄来福拿出塞外地图,仔细察看。黄来福的军队中有专门的情报局,或是派专人,或是利用贸易的商人们,在塞外收集各部落的情报,绘制各地的水源,最后的结果,便是汇成手上这张相对精致的地图。

黄来福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着,陪在他身旁的,除了顾大刀,阿智等心腹亲将外,就是老营堡游击许忠泰,还有一干随行的幕宾赞画等人。黄来福接管了宁武关后,前总兵刘明安相应的一干参谋幕僚人员,他也接收了下来。自己身旁的将官大多是些大老粗,很多文书工作,还是需要这些幕僚人员处理的,有些军务,也要他们参谋。

不过黄来福有这个心思,在五寨书院中开办专门的军事学科,聘请军官们,传教自己的心得,形成书册,这样好培养一些专业的军事人员,参谋人员,后勤人员等。这个时代的大明军将,多是各搞各的私人参谋体系,没什么全国的整体制度。虽然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有开办专门的军校,兵部的职方司,也有某些军事测绘的职务,不过都不专业,不能推广,多还是依靠将官们私人努力,所以古时多有什么军将世家,名将之称。

黄来福手指移过清水河与准格尔旗后,停在了塞外东胜与镇虏两个地方。这二地,是明初山西行都司,在塞外设的卫所,眼下都荒废了。在山西行都司的建制中,东胜称东胜卫,镇虏称镇虏卫。在他们的上面一些,在后世的和林格尔县城,还设有云川卫,统管包含归化到大青山等大片地界。在镇虏卫右边不远处,还设有玉林卫。

看地图就知道,这些卫所都在要害地点,他们的设置,也曾经有力防护了山西镇及大同镇,还有宣府镇的安全。特别是东胜卫,位于黄河东北岸边上,离归化城140里,离老营堡约二百里,威镇黄河两岸,并辐射周边数百里之地,地理位置重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iv>

历史上的东胜卫于洪武四年初建,城墙高近十米,城周边长十六里,雄居于边塞之上,东胜卫的建立,将大明边防线大幅度北移,大大防护了内地的安全。

可惜明中叶后,大明势力内缩,更由于东胜卫离内地太远,补给不易,加上蒙古人的骚扰严重,最后不但东胜卫,还有镇虏卫,云川卫,玉林卫等边塞卫所,全部都放弃了,大明只依靠长城九边,作为内地的防护。没了这些缓冲地,九边内地直接承受百年的战火便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