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大**建(第2/3页)
作品:《借天改明》“不会,臣以为民间的踊跃程度不会低。”钟进卫摇摇头判断道。</p>
崇祯皇帝一听,就不明白了:“这是为何?”</p>
杨鹤早就听闻中兴侯的经济头脑发达,朝廷很多赚钱的措施都是出自他的脑袋瓜子。现在身临其境,不由认真地倾听起来。</p>
只见钟进卫胸有成竹地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因为有之前修路的示范作用在。最关键的是,之前很多人都没有在那修路工程中占到好处。臣后来建议发行的修路基金又少,很多人因为没有买到而有怨言。现在又用同样方法修路,虽然百姓对这路的经济预期比较低,但因为朝廷已规定了其利润,是稳赚不赔的,只是收回本钱利润时间的长短而已。”</p>
“如果那些大商贾不愿意出钱也没关系,可以由为民银行为这条通往山海关的路发行对应的基金,不足之处由国企补足。另外,有一些人是知道这条路必然会繁荣的,他们就一定会出钱。”</p>
钟进卫最后这番话让崇祯皇帝很是好奇,连忙问道:“谁?这路怎么会繁荣了?”</p>
温体仁却已明白过了,但崇祯皇帝在问,他就没说,让钟进卫来回答,否则就显得皇上好像有点那啥。</p>
“藩王宗室封建海外之事,之前有规划过一条陆路,因此等灭了建虏后,这条通往山海关的路乃是必经之路。现在开始用水泥修路,一则可以用于往山海关运输物资,二则为将来做准备,对于朝廷来说,乃是一举二得。那些知道情况的藩王们定然是会掏这个钱,现在投资,等他们大举前往北美的时候,差不多就是来钱的时候,正好用上。”</p>
崇祯皇帝听钟进卫说了个头的时候,已是想起来了。等钟进卫一说完,他就转向温体仁道:“温卿以为如何?”</p>
“臣以为可以,反正朝廷行使得乃是监管之权,没有钱粮上的压力。路修多了对朝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温体仁微笑着回道。</p>
他说到这里,从袖子里取出几份奏章说道:“另外,内阁刚收到几份地方上的奏章,要求朝廷允许在当地也仿效京师进行水泥修路。”</p>
一边的内侍见了,连忙上前从温体仁手中取过奏章,呈献给崇祯皇帝。</p>
崇祯皇帝当即把几个奏章都翻了一遍,了解到这几个奏章基本上是江南地区的。那边雨水多,受道路泥泞之苦也比较严重,因此在了解到了京师水泥路的情况之后,便动了这个念头,上了奏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