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8章清廷灭亡二(第2/3页)

作品:《龙啸大明

福临又沉思了良久,终于道:“现在这个情况,中华军还会受降吗?”</p>

宁完我一听这话,就知道有门,因为在白天他就看出,福临并没有殉国的决心,只是当着那么多的大臣,他不敢劝福临投降,因此才在深夜单独进宫求见福临,现在见福临己经有所松动了,立刻道:“皇上放心,臣素闻中华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而且商毅为人仁容,有仁者之风,南明绍武、永安、永历三朝皇帝被擒之后,都沒有杀害,而且安置在孝陵中为明太祖守陵,如此宽宏大量,必会接纳我大清归降。”</p>

福临苦笑了一声,道:“商毅或许确实是宽宏大度之人,但他本是明朝之臣,当年又受明怀宗皇帝知遇之恩,故此才对明室后裔网开一面,但我大清一向与其为敌数年,积怨难解,恐怕未必会接纳我大清归降,朕只怕是自投虎口,与其投降受辱而死,不如以身殉国,也算对得起我大清的太祖太宗皇帝。”</p>

宁完我道:“皇上也不必如此灰心,虽然我大清一直与商毅为敌,当时皇上并未亲政,都是摄政王所为,商毅也怪不到皇上身上来。”</p>

福临听了,也明白宁完我的意思,就是把一切的事情都推到多尔衮的身上去,反正多尔衮也是死人一个,就让他来背这个黑锅,也算是最后再为大清尽一次力,而且现在也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了,除了投降,要么就是**,要么就是等中华军攻进北京,被中华军所杀,反正都是一死,不如摶一搏,万一商毅真的松一松手,就像对南明皇帝那样,也让自已为先祖去守陵,至少也算是有一条活路了。</p>

因此福临沉呤了半响,才道:“宁完我,何人又能出城去向中华军请降呢?”</p>

说了这么半天,宁完我就等福临这一句话,因此立刻道:“微臣愿往。”</p>

福临又想了好一会儿,才道:“好吧,明天等朕招集百官商议,再做决定。”</p>

其实所谓招集百官商议,再做决定。不过是一句推词,到了这一步,除了投降之外,也确实沒有其他的办法了。只不过福临不愿意一个人来承担投降的名声,要让大家一起来背这个黑锅。</p>

第二天一早,福临升朝,宁完我首先出列,正式提议,向中华军投降。福临不置可否,问其他官员的议见。其实这就己经表明了福临的态度,如果福临没有投降的意思,又何必问其他官员的意见呢。于是绝大部份的官员都主张投降,但也有少数满族官员反对投降,要求福临背城一战,与中华军拼了。</p>

但主战的毕竞是少数,而且除了让福临去送死,以身殉国之外,基本也沒有别的办法了,当然说不正主张投降的官员们,比如问到两宫皇太后怎么办,祖宗的灵位又怎么办,这些问题主战派也答不上来。毕竟中国的习惯是以祖宗最大,可以让皇帝去为国尽忠,但无法用这个要求去要求祖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