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一切罪孽归于贫僧(第2/3页)
作品:《回到明朝当暴君》见两人面色古怪,崇祯皇帝便开口笑道:“两位都知道昊天上帝与玉皇大帝罢?”</p>
这事儿跟人家佛门明显就没有什么关系了,难道让彼岸海宽跳出来说是如来佛祖去的天庭救驾,所以如来佛祖是最牛逼的?</p>
彼岸海宽觉得自己没傻到那个份上。</p>
中原天子向来是被尊为天子的,西方的如来佛祖去救玉旁的驾?这不是搞笑是什么?</p>
甚至于连彼岸海宽也不得不承认,在西游记之中,如来佛祖是奉了玉帝的符诏才去的——如来佛祖也不过是五方五老之一罢了,还是要听玉皇大帝调谴的。</p>
张显庸拱手道:“启奏陛下,先有昊天上帝,后有玉皇大帝,只是时至今日,民间早已区分不清谁先谁后,甚至于认为两位大帝就是一人。”</p>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道:“此事朕亦知晓。我道门佛门,诸仙佛菩萨实在是太多,便是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之中,便是有许多相似却又截然不同之处,因此,朕欲定其本源。”</p>
张显庸和彼岸海宽悄然交换了一下眼色。</p>
定其本源?怎么定?说白了还不是定下谁老大谁老二,谁又该服从谁的管理?</p>
可是道门佛门本来就是两回事儿,各说各的理也就算了,强行捏合到一起,到时以谁为尊?</p>
崇祯皇帝却好像是没有看到两人的小动作一般,反而接着道:“所以嘛,朕想着是不是能统一一下?”</p>
此时张显庸和彼岸海宽觉得崇祯皇帝的形象竟然是那么的高大,甚至于已经超越了始皇帝。</p>
人家秦始皇也不过是想着把六国文字度量衡什么统一下,到您这儿就是把神仙也给统一下?</p>
纠结了半晌,张显庸才想起来崇祯皇帝刚才说的是道门佛门,而不是佛道。</p>
道佛与佛道一字之差,但是在崇祯皇帝心中的地位却是相差千里之遥。</p>
尤其是佛道二字说起来比道佛二字更为顺口的情况下。</p>
这说明崇祯皇帝心中是向着咱道门滴!</p>
本着有便宜不占**的精神,张显庸抢在同样反应过来的彼岸宽海和尚之前开口道:“陛下英明!”</p>
彼岸宽海原本还想反而,只是张显庸已经明显表示了赞同,而自己现在所能做的,也只是为佛门争取利益最大化而已——要不然硬顶皇帝的意思,等着火烧少林寺?</p>
别以为就**敢干这事儿,在大明有着活阎王称号的许显纯干起这种事儿来,估计比**还要凶残。</p>
不想佛门就此被灭的彼岸宽海大和尚无奈之下,也只得躬身道:“陛下英明。原本诸天神佛数量就颇多了一些,其中职业更是混乱,若是统一,倒也是有许多好处。”</p>
张显庸接着道:“启奏陛下,诸天神佛,自然是以天帝三清为尊,只是不知其下又是何人?”</p>
张显庸这句话把崇祯皇帝给难住了。</p>
按着张显庸话里的意思,玉皇大帝和三清差不多是同等级的,可是再向下呢?四帝?六御?五方五老?六丁六甲?四方揭谛?</p>
真他**多,太乱了,看起来不统一下是不成的。</p>
崇祯皇帝想了想,发现反正现在是大明,朕把《佛本是道》给改头换面一番,大不了再把起点上的那些洪荒流都给抄一下,你梦入神机和点娘再怎么厉害,还能跑到大明来找朕要什么版权费不成?</p>
想到这儿,崇祯皇帝便笑道:“咱们便慢慢说道说道罢。</p>
先有鸿蒙后有天,盘古更在开天前。</p>
朕的意思么,就是先有鸿蒙,鸿蒙演化混沌,诞生了盘古及三千先天魔神。</p>
盘古开天而身殒,精气化为三清,精血化为十二祖巫,大脑则化为玉皇上帝。</p>
因受盘古开天遗泽,诸魔神及三清祖巫等都愿奉玉皇大帝符诏。</p>
先天魔神之中,女娲造人,伏羲教化于世,三清各自立教传下道统。</p>
只因玉皇大帝转世历劫登仙之后,天庭无可用人手,这才三教三商封神榜。</p>
只是西方教与三教相争后,老子出关化胡为佛,西方教这才改为了佛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