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赶紧跑(第2/3页)
作品:《回到明朝当暴君》茫茫大海,能掩盖掉一切不应该出现于人间的罪恶。</p>
觉得这事儿靠谱的郑芝虎干脆应道:“那成,这事儿就由我去办。”</p>
郑芝龙哼了一声道:“办个屁吧你,现在先把尾舰上的兄弟们捞起来再说,能救多少是多少。”</p>
话是这么说,可是就连郑芝龙自己都不抱多大的希望——这回龙吸水太他**凶残了,现在连尾舰在哪儿都不知道,只能靠着海面上漂浮起来的漂浮物还有尸体来确认大概的位置。</p>
最后的结果其实跟郑芝龙预料的差不多,整艘船都被拍到海里去的尾舰上根本就没有活下来。</p>
一千一百二十名士卒加上三百名水手,一个活下来的都没有。</p>
连尸首都只打捞到了几百具,剩下的连影子都没找到一个。</p>
其实打捞不打捞的,意义并不是很大。在海上不同于陆地,在陆地上找到了尸首,还可以火化后把骨灰带回去。</p>
可是在海上呢?</p>
如果说一定要带回去安葬的话,基本上都已经腐烂发臭,更容易滋生出瘟疫。</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所以说不管是从哪方面的原因考虑,这些尸首一样是要再葬到大海里面去。</p>
除非不远处就有陆地,能够及时的火化。</p>
郑芝龙想了想,还是算逑吧,就算自己一直向北航行,估计也要四五天的时间才能够看到陆地。</p>
而这时候的天气热成死狗一般,这些兄弟们的尸首到时候还有一个能看的?</p>
等到太阳西行,已经快要没入海平面的时候,整个海面都被染成了金色,看起来无比的壮阔。</p>
谁又能想到,在几个时辰以前,这片海面上有一艘一千余人的大船沉没,无一人生还?</p>
天地之威,乃至于斯,不可说,不可测,一念生,一念死。</p>
搜寻尾舰的手下也回来向郑芝龙复命了,除了打捞上来七百六十九具尸首外,其他的一无所得。</p>
或者说还有些船的木板,剩下的就再也没有了。</p>
一把将脑袋上顶着的头盔摘下,郑芝龙深深的叹了口气后吩咐道:“准备白帛,将兄弟们的尸首裹起来,本督去去就来。”</p>
这些兄弟们都是要海葬的,现在打捞上来,最后还是要沉入大海。</p>
只是这船上还有三个藩王,所以这葬礼,还需要向三位藩王请示一番。</p>
毕竟这些兄弟们也算是为了这三个藩王才死的。</p>
到了朱聿键所在的船舱之后,郑芝龙就把事情简单的跟朱聿键三人说了,然后才请示道:“如今这些兄弟们的尸首已经打捞了上来,该如何处置,还要请三位王爷示下。”</p>
如果说从爵位上来看,唐王朱聿键和秦王朱存机无疑才是最高的那两个,至于庆王朱倬纮,虽然也是一字王,却和唐王、庆王没办法比。</p>
可是唐王朱聿键的爵位既高,辈份又是秦王和庆王的王叔,所以三人之中,就是以唐王朱聿键为首。</p>
听完郑芝龙所说的话之后,朱聿键道:“这些将士们毕竟是为了国事,不知道能不能都打捞上来,带回去再安葬?”</p>
郑芝龙拱手道:“回禀王爷,如今天气又热,离着陆地最快也要四五天的距离,实在是没办法带回去安葬。另外那些找不到的兄弟们,也确实是找不到了。”</p>
朱聿键嗯了一声道:“既然如此,那就依着郑将军的意思去办罢,本王也去送送将士们。”</p>
朱聿键没有直接去甲板上,反而是命小太监们准备好了笔墨,挥毫写下了一篇祭文之后,才带着朱存机和朱倬纮来到了甲板之上。</p>
此时旗舰甲板上的士卒们正忙着摘下这几百具尸首上面的身份牌,同时再用白布将尸首裹起来。</p>
葬礼很简单。</p>
没有三牲祭祀,只有礼炮送行。九艘福船的弦窗打开,加在一起足足有二百余门火炮便依次响起。</p>
为英灵送行。</p>
然后就是简单到甚至于可以说是简陋却不失郑重的礼仪过后,将这七百六十九具尸首沉入大海。</p>
朱聿键打开祭文,连小太监都没有用,自己就直接读了起来:“维大明崇祯二年七月十五,大明海外先遣军海上遇龙吸水而覆船一艘,将士一千四百人遇难,大明唐王朱聿键并秦王朱存机、庆王朱倬纮,及海军诸将士共祭之于海上,曰:</p>
呜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