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所以要有科学精神(第1/3页)
作品:《穷鬼的上下两千年》格物的学问,在此之前老者并不是没有听说过格物一词,究之格物一词是礼记之中。</p>
《礼记·大学》中记: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p>
论人若欲修齐治平、明德于天下,“格物”是为基础之功行,是“大学之道”之始。“格物”不当则“致知”不明;物有所未格,则知有所不明。</p>
然格物一词到底是何意思却少有人言明,古来众多学论对于这格物一词的都各有解释,分坛而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p>
就连他自己也有一些不得其意,何为格物又何为致知。</p>
而其中所得又为如何?皆有不明。</p>
然近日眼前的这诸葛小友寄来的书信之中,对于格物一说却是提出了一个全然的不曾听闻过的解释。</p>
是格物为究物之理。</p>
主意为探究事物的道理而纠正人的行为。</p>
对格物一词做解之后,这诸葛小友的信文之中还提出了数个问题,何为气压何为摩擦力何为热传递。</p>
这些词汇他根本闻所未闻,而信中提及的,用于为之佐论的现象也让他惊疑。</p>
一者,炉中注水而烧,至水滚烫时,炉盖为动。</p>
无人触及,是何力让炉盖为动,说为气压,气之力。</p>
但是有何为气压,气之力又如何得见?</p>
二者,是将二书分页合并,页页相互交叠,执书尽力拉不得开。</p>
他自己试过一番,不过是书页交叠,薄纸之重却不知为何当真拉不开。</p>
此中之力称之为摩擦力,这力是什么,他又不能做解。</p>
三者,是架炊具之底烧于火中,之后手触器口能渐觉火热。</p>
火烧于底,为何上部也会发烫,称之为热传递,又是一个不能理解的词汇。</p>
这三者之问,有的就是日常所见,习以为常,只是从没有人纠其道理。细想才发现不知其根本。</p>
有的奇思妙想,让人诧异不解所疑。</p>
三者事物之理让人不得其究竟,却都隐隐之中让人觉得有规律之根本,而能得其中就能得格物之理,大学之道。</p>
老者在看过书信之后就是整日的思索。</p>
不是对着那烧滚的茶壶发呆探究气力。</p>
在那里“撕书”,观察炊具为证摩擦力和热传递。</p>
有所得,但不能明,百思不得其解,坐立难安。</p>
乃日夜兼程赶至南阳到了这在诸葛小友这里求解。</p>
老者将手中的纸放在桌案上,这正是少年写给他的信文,微叹了一口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