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纳绢代役(第2/3页)

作品:《墨唐

能够揍当朝太子的机会又有几次,墨顿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来自后世的墨顿可没有什么尊卑观念,哪能被李承乾揍还不还手的道理。</p>

紫衣吓了一跳,连忙道:“少爷,殴打当朝太子那可是死罪,要是皇上怪罪下来,那怎么办!”</p>

墨顿毫不在乎的摆摆手说道:“你放心,李承乾最好面子,肯定不承认被我揍了想,现在指不定到处宣传将我打得落花流水的。”</p>

饶是如此,紫衣也是心中踹踹不安,知道墨顿再三保证,紫衣这才稍微放心一点。</p>

“福伯呢?”</p>

墨顿突然今天没有看到福伯,不由得问道。</p>

“长安县要给各村分配服徭役的任务,福伯代替墨家村已经去了县衙了,现在应该快回来了吧!</p>

大唐推行均田法,实行租庸调制,规定凡是均田人家,无论家里授田多少,都要按丁缴纳赋税,而收完赋税之后,就是服徭役了。</p>

果然,紫衣话音光落,福伯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墨顿禀报道:“少爷,墨家村的徭役已经下来了,县里分给墨家村的徭役都是都是简单的任务。”</p>

墨顿摇摇头说道:“墨家村正在发展之际,此乃用人之时,所有的徭役都按照朝廷的规定纳绢代役。”</p>

在古代,徭役可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朝廷一些大型工程几乎都是徭役来修建,七大奇迹之万里长城,还有京杭大运河,哪一个都是征用大量的民夫来完成的。</p>

徭役过重,民怨滔天,轻徭薄赋,很多重要的工程无法完成,再加上一些富户不愿意服徭役,于是就慢慢的产生了纳绢代役,已经有了一丝后世募役制的雏形。</p>

纳绢代役乃是起源于隋朝,隋文帝当时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开皇二年规定:十八岁以上为丁,要负担租调力役;六十岁为老,免除租调力役,后来规定要在凡是年满五十岁的壮年,可以纳绢代役。</p>

李世民继位以后,进一步发展纳绢代役制度,规定:凡不愿服劳役的丁男,均可以拿绢或布代替,每天折合绢三尺,这叫作庸。</p>

“都要纳绢代役,墨家村将近上千户人家,那要多少绢布,墨家村哪里有这么多的绢布。!”紫衣惊呼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