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釜底抽薪加特林(第2/3页)
作品:《乱清》加特林的尴尬不仅仅是技术还不够成熟,问题还在于,当时的军队的战术体系中,不知道把加特林这个怪东东放到哪里。</p>
当时还完全没有机枪支援步兵的概念。加特林枪身沉重,有两个大大的轮子,必须马拉着才能移动;操作非常复杂,需要四个士兵才能操作。因此加特林理所当然被当成一种“快炮”。加特林第一次引进中国,译名就是“格林快炮”。</p>
问题是如果真作为炮兵的一员,不但和炮兵的体制格格不入,和拿破仑炮相比,加特林的威力也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炮兵会很不理解:你中间**一杠子到底为了什么呢?</p>
就是说,加特林还必须等待自身的改进和军事体制的调整的配合,才能够真正发挥威力。</p>
轩军目前的装备已经对南军形成了代差,多加特林不多,少加特林不少,现在玩加特林,于大局无补,只不过给各国军队提供了一个试验场罢了。</p>
但是,这么有前途的兵器当然是不能放过的,关卓凡的计划是:行一条釜底抽薪之计——把加特林的专利买过来。</p>
就是说,他要垄断加特林的研发、生产、销售、使用。</p>
和**领域新款式、新型号曾出不穷很不一样,在马克沁机关枪被发明出来之前的几十年中,加特林一直独领机关枪领域之风骚,几乎未出现过像样的挑战者,这一方面是因为加特林机械结构非常复杂,仿制不易,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加特林的专利极具排他性。</p>
加特林的专利中有两点声明,一个是“提供锁膛的内有击针的圆柱旋转体,与枪管一起旋转”;一个是“每根枪管都有独立的击针”。这就使得以后所有与加特林机枪相似的设计都不能再获得专利。</p>
而马克沁机关枪的设计思路和加特林已经完全不一样了。</p>
专利制度就是好啊就是好。</p>
那么理查•乔登•加特林肯不肯卖他的专利呢?</p>
肯的。</p>
当时的加特林,混得比之前的斯潘塞还惨。斯潘塞连珠枪好歹还是“**”,这个“加特林”到底是个什么怪物啊?连加特林自己都不好意思把它叫做“枪”,而是称为“速射武器”,推销起来有多麻烦能碰多少壁可想而知。何况人斯潘塞是真好用,加特林是真不好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