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又发了一笔财(第2/3页)
作品:《乱清》因此关卓凡设“俘虏营”,暂时安置这些投降的捻子,待到明年开春,再发遣上路。</p>
每个捻子能吃的“粥”是有数的,不能多要。这除了食物数量有限外,也防备这些降人饥饿已久,一次吃的太多,肠胃受不了,甚至可能因此丧命。</p>
第二天开始,除了“粥”,每个人有一块红薯供应。</p>
赖汶光见到了“俘虏营”里的设施和食物,这个统领大军、身经百战的汉子,跪在关卓凡的面前,哭得泣不成声。</p>
关卓凡想,这个人,如果为政一方,一定是一个很好的官。</p>
捻子出营后,轩军随即进入捻军老营。</p>
收获之大,出乎关卓凡的意料!</p>
这支已经断粮的部队,辎重以及个人的包裹里面,居然有大量的金银珠宝。统计下来,其值约有三百六十五万两之巨。</p>
东捻多年抢掠积蓄,大多在这里了。</p>
关卓凡暗暗称奇,心想这可是又发了一笔财,单单是为了这笔钱,就值得接受赖汶光的投降,不然,仗打完了,这些金银珠宝大部分都会散失掉,真落在自己手里的,不会超过三分之一。</p>
还有,上缴给朝廷的那一部分,可以留下来,**地方的善后,支付俘虏营的费用。这些战后向来叫人头疼的事项,迎刃而解,一两银子也不用朝廷划拨,也不需要其他地方省份支援了。</p>
轩军马上就要北上剿西捻,这些事情是顾不上的,关卓凡想到了一个很合适的人来**相关事务:吴毓兰。</p>
关卓凡能够感觉到,赖汶光听到这个名字时明显的欣慰。</p>
用吴毓兰,除了此人廉能外,还有两个好处。一,可以抚慰降人、确保不会生变;二,可以向李鸿章示好,这是“打完一个巴掌,再给一个甜枣”之意。</p>
至于赖汶光,暂时“交由吴毓兰管束”,最后如何处置,平定了西捻再说。</p>
东捻一入“俘虏营”,关卓凡即令骑兵师先行北上。</p>
同时拜折,这个折子的重点不是报捷,平定东捻只是一笔带过,小清河大捷及收降赖汶光详细情形会另折奏明。</p>
关卓凡判断,西捻即将进入直隶,其原意是“围魏救赵”:做出攻击京畿的姿态,逼山东的轩军回援,以解东捻之围。</p>
西捻万想不到东捻垮得如此之快,但其势已发,回不了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