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功勋制度(第3/3页)

作品:《乱清

欧洲功勋制度的这个特点,自然而然,被封建残留较多的政权模仿,比如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又比如中国的北洋**。</p>

明治**的八个等级的“勋等赏牌”——即后来大大有名的“旭日章”,基本上勋等和军官士兵的等级对应,低级官兵拿到高等级的勋赏,基本是不可能的。不因如此,因为七等以下的勋章,多授予身份微**的兵卒,赏勋局认为,天皇在上面署名,有损皇室尊严,于是七等勋以下采用规定制式,取消了原有的天皇亲笔签字的“御署名”。</p>

这一套,北洋**学起来是最逗比的。</p>

英国、日本的功勋制度中,勋章等级和获得者身份的对应,只是个“潜规则”,并不拿到纸面上,而且也不是百分百绝对的,但北洋**的功勋制度,却完全明码标价:</p>

“大绶宝光嘉禾章”分五等,这个是“最高荣誉”,和普通士兵没有一毛钱关系。</p>

“嘉禾勋章”和“白鹰勋章”分九等,一至四等授予将官,三至六等授予校官,四至七等授予尉官及准尉见习军官,六至九等授予士兵。</p>

“文虎勋章”亦分九等,一、二等授予上等官佐,三至六等授予中等及初等官佐,七等以下授予士兵。</p>

又有“陆海军奖章”,分为四等,一二等授予军官,三四等授予士兵。</p>

关卓凡想,这么上下划线,能有士兵愿意出力给你打仗?这个功勋制度,大概能从一个侧面,说明北洋**军队的战斗力了。</p>

而民选的美国,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比如关卓凡前后拿过两枚、叫总统和五星上将都魂牵梦绕的“国会荣誉勋章”,美利坚合众国的最高荣誉,即便是最普通的士兵也有机会获得,而且,获得勋章的概率比高级军官更高。</p>

看看获得“国会荣誉勋章”的标准:“具备英勇顽强、自我牺牲、临危不惧的事迹,所表现的勇气与大无畏精神明显超过同伴。”显然,这个标准,直接接敌的低级军官和士兵,更有机会做到。</p>

原时空,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国共颁发了三枚“国会荣誉勋章”,获得者两位上士,一位中士。</p>

当然,考虑到关卓凡穿越的时间点,后两位的事迹,关卓凡大约是不晓得的。</p>

无论如何,轩军的功勋制度,关卓凡不会走欧洲那种路子。关卓凡认为,建设近代化军队,特别是在中国这种后发国家,重点要放在激发普通士兵的积极性,而非笼络旧贵族。</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