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偶像派(第2/3页)

作品:《乱清

图林在前面开路,黄带子们自动让出一条路来,关卓凡也不说话,满面笑容,一面拱手,一面向前缓步走去。上了台阶,进门之前,转过身来,再做了一个四方揖。欢呼声骤高,声震耳膜,几乎能够把“顾问委员会”的大门门檐掀翻了。</p>

关贝勒转身入内,大门关上了,欢呼声此起彼伏,过了好一阵子,才完全停歇。</p>

咳咳,这就是偶像派啊。</p>

关卓凡和郭嵩焘见了礼,略叙温寒,就有两个委员抱了厚厚的两大叠文书过来,一叠是“奉恩基金一期”的,一叠是“京沪线”的。</p>

关卓凡先看“奉恩基金一期”。“奉恩基金一期”虽然琐碎,但并不复杂,而且条理清晰,关卓凡没有花多少时间便看完了。他提起笔来,签了自己的名字,用了印章,笑着说道:“好了,可以出去跟那班黄带子们说了,今儿请回去睡个好觉,明儿过来领钱罢。”</p>

郭嵩焘和几个委员都笑了。</p>

关卓凡主要的精力,花在“京沪线”上。</p>

他看得极其仔细,到了午膳时间,只看了一小半,就由“顾问委员会”的小厨房,随意整了两个小菜,和郭嵩焘两个,囫囵吃了,继续“看稿”。</p>

一直到未末申正时分,才算全部看完了。</p>

关卓凡长长地吁了口气,沉吟了一会儿,然后,签字,用印。</p>

“画行”完毕,关卓凡将文书推给郭嵩焘,微笑着说道:“筠仙,从今日起,中国算是‘走进新时代’了!”</p>

实话实说,关卓凡“沉吟”的那一小会儿,郭嵩焘莫名其妙地紧张起来;关卓凡终于“画行”,他一口气松了下来。待听到关卓凡这个“新奇”的譬喻,又重新激动起来,说道:“是,郭嵩焘有幸追随贝勒爷,愿筚路蓝缕,为中国开出一片新天地!”</p>

关卓凡点点头,说道:“筠仙,你说的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