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华夏人?华夏人(第2/3页)

作品:《乱清

“是,臣以为,平定洪杨之乱,就是明证!”</p>

“哦?”</p>

“太后请想一想,朝廷用来打平洪杨之乱的,到底是满人多一点,还是汉人多一点?”</p>

那还用说?除了这个关卓凡,其余的要角,几乎全都是汉人!</p>

慈禧迅速地转着念头:“你是说,如果汉人还把满人当做‘外人’的话……”</p>

说到这儿,话头打住。接下来的话,御姐犹豫着,不晓得该如何措辞。</p>

关卓凡给她接了上去:“是,太后圣明!如果汉人还把满人当做‘外人’的话,汉人士绅精萃,何以纷纷不遗余力,为王前驱,替朝廷打平洪杨,竭尽心智?”</p>

慈禧原已隐约有所悟,关卓凡几句话明明白白说出来,听在耳中,真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p>

“臣大胆,说得严重些:如果他们真有什么异样的的心思,不说趁乱而起,做什么‘恢复汉家天下’;就是袖手旁观,‘站干岸儿看热闹’,就够朝廷受的了!”</p>

“臣再请太后拿三藩之乱和洪杨之乱做个比较:满汉同心戮力,戡平大乱,这番局面,在国初的时候,如何可以想象?”</p>

臻首摇动,青丝摩挲,关卓凡感觉到,圣母皇太后说话的同时,在下意识地“深深点头”:“你说得对,国初和现今,情形确实大不同了!”</p>

“是,朝廷这边的情形大不同,乱臣贼子那边的情形,也大不相同了。吴三桂造反,还能弄出一个朱三太子来做幌子;到了洪秀全这儿,只好弄了个‘拜上帝教’来蛊惑人心——他算是聪明的,太后请想一想:洪杨之流,如果还扯什么‘反清复明’,哪里会有人搭理他们?”</p>

慈禧再次“深深点头”,弄得关卓凡胸口痒痒的:“确乎如此。”</p>

“国初的时候,汉人确实尚视满人为‘外人’,只好‘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因此太祖子孙临朝,必定要依凭八旗,不然根基难固——那个时候的八旗身板结实,靠上去也立得住。如今,八旗的身子骨儿已经虚淘了,脚步飘浮,根本不堪依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