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不拘一格用人才(第3/3页)
作品:《乱清》首先,大村益次郎不是一个武士。</p>
这不仅仅指他的出身——大村益次郎出身一个医生家庭。更重要的,是指他的思维、行为。</p>
大村益次郎说过这么一句话:“吃败仗的时候,与其无谓地继续抵抗,不如早早撤退为好。”</p>
他的脑子中,全然没有“武士之道”这根弦,在幕末一大群狂热的牛人中,这是极其另类的。</p>
在当时的日本,没有武士身份的自我认同,就不大会有明确的**立场——因为不存在明确的效忠的对象。</p>
大村益次郎因此成为了一位“**上的沉默者”。</p>
他基本没有表示过在“尊王”、“攘夷”、“佐幕”、“倒幕”这些“大是大非”问题上的立场。</p>
他是长州人,却由宇和岛藩入仕。在幕末门户森严而对立的**格局中,大村益次郎没有表现过任何明显的“门户之见”。</p>
大村是一个“士”,但不是“武士”,他更像春秋战国的“游士”。只不过,他不靠嘴皮子过日子。</p>
或者,用现在的话说,大村益次郎是一个非常纯粹的“技术官僚”。</p>
这个时代,日本的国家认同,还远未形成——也许永远也形成不了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村益次郎这样的一个人,不仅可能改换门庭,还可能改宗易籍:从一个“准日本人”变成一个真正的中国人。</p>
事实证明了这一点。</p>
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p>
为了开好这个头,关卓凡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先抑后扬,磋磨了大村益次郎大半年,一直到大村所有的不切实际的想法都被磋磨掉了,终于醒悟过来,真正“输诚”了,才大加辞色,委以重任,酬以厚禄。</p>
嗯,如此冰火两重天,这个由大村益次郎而来的田永敏,应该真正爽到了吧?从此以后,应该死心塌地、鞍前马后,为俺打工了吧?</p>
好啦,啰嗦了这许多,够了。</p>
明天,该去看看我的新舰船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