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开疆拓土,爵以赏功(第1/3页)
作品:《乱清》姐姐,您真是提出了一个好问题。</p>
不过,这个题目太大了,从哪儿说起好呢?</p>
关卓凡沉吟片刻,说道:“臣先跟太后回一个人物,此人姓张名骞,便是禀告汉武帝,身毒可通大夏的那一位。张骞使西域,出发的时候,带了一百多人;十三年后,终于归国,当初的一百多人,却只剩下他和一个贴身的仆人,真正叫百死余生。”</p>
关卓凡的声音非常平静,但慈禧却听得惊心动魄:这十三年中,这个叫张骞的,不晓得身历多少惊心动魄、万险千辛?</p>
“合纵连横的差使,”关卓凡说,“虽然没有办成,但张骞此行,西域的地理、人情、风物,却摸得门儿清。之后,汉大击匈奴,张骞从大将军卫青出塞,便以‘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封博望侯。”</p>
慈禧心中微微一震。</p>
关卓凡继续说道:“太后大约听过,汉朝有一位叫做李广的将军——”</p>
“李广?我晓得,‘飞将军’嘛。”</p>
“是,这位李广,武艺高强,名气也大,可是,他打了一辈子仗,到死也没有封上一个侯爵——这个,比起他的同僚张骞,可是远远不如了。”</p>
慈禧目光一跳。</p>
“还有,”关卓凡慢吞吞的说,“拿本朝来说,打平长毛,削平大乱,臣子之中,居首功的,自然是曾国藩——论功行赏,亦不过一个一等侯。”</p>
慈禧不自觉地直起了身子——她晓得关卓凡要说什么了。</p>
“可知朝廷名器至重。”关卓凡凝视着慈禧,“臣想,如果这位张骞生在本朝,凭‘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能不能也博取一个侯爵?——他并没有攻城略地,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向导。”</p>
向导?侯爵?</p>
怎么可能?</p>
在本朝,张骞这类人物,打完了仗,顶多在“保案”中带上一笔,给个“出身”罢了。</p>
慈禧心中,震撼而混乱。</p>
哪里不对劲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