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1章一错再错,错上加错(第2/3页)

作品:《乱清

说到这儿,微微冷笑:“不过,就算是小仁小义,就算是妇人之仁,如果能够克始克终,也还罢了——‘扮戏扮全套’嘛!谁知道,皇帝的位子到手了,过不了几天,就忍不住了,就撕下了‘仁’的面罩了!”</p>

这几句话,宝鋆所指责的,不是宣宗,而是文宗,说的是文宗、恭王两兄弟反目的事情。</p>

文宗、恭王之兄弟参商,导火线是为彼时的康慈皇贵太妃上皇太后尊号一事。</p>

康慈皇贵太妃是恭王的生母,同时,也是文宗的养母——文宗生母孝全皇后早逝,由恭王生母、静皇贵妃抚养**。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文宗、恭王几可以说是“一母同胞”。志学之前,文宗、恭王两兄弟情深意笃,除了年纪相仿、言谈投机之外,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p>

文宗登基之后,尊静皇贵妃为康慈皇贵太妃,但恭王以及康慈皇贵太妃本人,都希望能够文宗能够为她上“皇太后”的尊号,以报抚育之恩。</p>

如果康慈皇贵太妃被封为“皇太后”,则百年之后,必然要被追封为“皇后”,则她就会成为一位生前为前朝皇帝妃嫔、但非本朝皇帝生母而身后被追谥的皇后。有清以来,只出现过一次这样的情形,就是世祖的孝献皇后,即董鄂氏。不过,世祖和孝献皇后的际遇,事出非常,没有人会认为那是正常的。</p>

还有,康慈皇贵太妃虽然对文宗有抚育之恩,但孝全皇后崩逝的时候,文宗已经十岁,同襁褓之际就开始抚养,多少还是有些不同的。</p>

所以,这个要求,虽然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多多少少过分了一点点,文宗一直犹豫不决。</p>

文宗的犹豫,根本原因,其实并不在于不舍得“皇太后”这个名分,如果养母没有亲生的儿子,他早就为养母上“皇太后”的尊号了。问题是,养母有自己的亲生儿子,且是当年立储之时,自己的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位当年的竞争对手,眼下已经是军机领班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生母再变成皇太后,那还得了?!</p>

这个事儿,一直拖到康慈皇贵太妃弥留之际。</p>

一日,文宗至康慈皇贵太妃寝宫问安,遇恭王自内而出,文宗问额**病情如何?恭王跪泣言:“已笃!意待封号以瞑。”</p>

文宗呆了一呆,“哦,哦”了两声。</p>

这两声“哦,哦”,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是恭王却以为文宗已经同意康慈皇贵太妃的“封号”的要求了,于是“至军机,遂传旨令具册礼”。</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礼部的奏折递上来,文宗才晓得,自己居然已经“同意”晋封康慈皇贵太妃为皇太后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