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5章疑云升起(第3/3页)
作品:《乱清》“我看,”慈禧又是一声冷笑,“之前,他那么紧张殷勤,也不见得真是为了我,其实……哼,不过是为了他自个儿的儿子罢了!”</p>
玉儿和李莲英都笑了。</p>
“主子这个话,”玉儿说道,“奴婢可就不敢附和了!轩王爷什么时候,都是把主子摆在第一位的!”</p>
“可不是?”李莲英说道,“其实,主子和主子肚子里的……呃,小爷,那是……‘两位一体’的,又有什么区别?”</p>
“跟你们说过了,”慈禧嗔道,“别喊他‘小爷’!”</p>
“是,是!呃……‘小官’、‘小官’!”</p>
……</p>
表面上,这一次的风波,就这么过去了,然而,慈禧对关卓凡的怀疑的种子,就此种下来了。</p>
慈禧的敏锐,原非常人可及;而对任何人都保持着基本的怀疑态度,本就是上位者应有的特质。</p>
只是,对于关卓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浓烈的感情迟钝了固有的敏锐,出色的伪装,打消了偶尔萌生的怀疑。</p>
现在,慈禧作为帝国最高统治者的敏感度,终于复苏了。</p>
要么,是关卓凡这个人,出了什么问题,甚至,生了什么异心。</p>
要么,是北京发生了什么天大的事儿,关卓凡被羁绊住了,脱身不得。</p>
想到自己被隔绝在外,对“天大的事儿”一无所知,慈禧的心里,涌起了强烈的不安全感。</p>
或者……二者兼而有之。</p>
在此之后,慈禧也好,关卓凡也罢,都没有再提起关卓凡来天津的事儿,慈禧那颗怀疑的种子,在心底生根、发芽,再也难以拔除了。</p>
不久,慈禧提出,要和家人——醇王福晋和方家园——通个信儿,“彼此报个平安”。</p>
“报平安”自然是一个借口,慈禧希望通过这个途径,多少了解一些北京的情形;同时,也是对关卓凡的进一步的试探。</p>
这个要求,违反了出京之前的约定,关卓凡的回信,不出意料的表示反对,说是怕有人“不知轻重,泄露机密”。</p>
慈禧大皱眉头,“‘不知轻重’——他是在说谁呢?”</p>
李莲英赶忙说道:“自然是说北京那边儿!呃,主子您想,一边儿在天津‘静修默祷’,一边儿和北京的懿亲彼此问候,叫人晓得了,会怎么说?”</p>
“七福晋为人,不算太聪明,”慈禧说道,“不过,不是什么‘不知轻重’的人。”</p>
“主子说的是!”李莲英说道,“可是……方家园那边儿呢?呃,奴才可不是说皇老太太,奴才是说……照公爷、桂二爷两位。”</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