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1章我们都是皇帝陛下的崇拜者(第3/3页)

作品:《乱清

这才发觉,这座皇家园林,其实是和皇宫紧紧的挨在一起的,由彼至此,方便的很,谈不上“大费周章”。</p>

在本时空,是次紫光阁“赐宴”,被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宴”,载入史册。</p>

不过,虽然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宴”,形势上却还是传统的:</p>

御案高居丹陛之上。</p>

丹陛之下,分左右两列,左边儿是客人:每两位使臣,合据一张大大的食案,一共四张食案;右边儿是主人:五位军机大臣,外务部署理尚书钱鼎铭,礼部尚书万青藜,再加上文华殿大学士曾国藩,也是八个人,也是每两人一张食案,也是一共四张食案。</p>

左右彼此相对。</p>

主位的八人,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不必说了,另外的两位——</p>

曾国藩属于“奉旨与宴”,他原本是要力辞的,可是,传旨的说他代表的是内阁——这就没法子辞了。</p>

曾涤生的功勋、地位摆在那里,又是最早办开洋务的人,按旨意上的话来说,“素为泰西诸国敬重”,“奉旨与宴”,没有人能说什么,可是,万青藜?他为什么也会参与这个“国宴”?这可是……很有些违和啊!</p>

台面上的说头,是登基大典由礼部操办,“赐宴”八国使臣,是登基大典的一个部分,礼部尚书有与宴的义务。</p>

八张食案,珍馐佳肴,水陆并陈。</p>

每张食案上的菜式,都是一样的,即是说,每一样菜,都是一式八份。</p>

上头的御案呢?</p>

只有酒,没有菜。</p>

事先,外务部已经向客人做了通报:体制所限,皇帝只能够“赐酒”一轮,然后就得“恭送回宫”。</p>

客人都表示理解,毕竟,中和殿觐见,紫光阁“赐宴”,这已经是对华外交的重大突破了,都得算是意外之喜,暂时不能奢求更多了。</p>

还有的人心想,上头的那位,既是皇帝,又是女人,有她在场,俺们还不大好意思放开肚皮,大吃大喝呢!</p>

咳咳,如是,岂不是辜负了眼前的美酒佳肴?</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