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6章奇葩中的奇葩,脑洞中的脑洞(第2/3页)
作品:《乱清》炮艇的甲板,被这圈围壁整个的围了起来,船舷边沿,几无立锥之地。</p>
只有舰艏,留出一块三角形的甲板,曰“锚甲板”,上设锚杆——炮艇内部,无法腾出多余的空间设置锚舱,起锚、下锚,都在这一小块“锚甲板”上操作。</p>
“锚甲板”亦为铁板,中间微微凸起,形如龟背。“</p>
“全甲炮艇”船身低矮,海水容易涌上甲板,锚甲板的特殊设计,可以达到更好的破浪效果,使涌上甲板的海水迅速流泄回大海,不致滞留甲板,涌入炮舱。</p>
围壁的正面,中间开一炮门,仅容炮口伸出;炮位的上方,平覆一层锻铁板,不过,这个“顶板”的厚度,较之围壁,要薄一些——这个时代的火炮射击仰角有限,炮弹的弹道比较平直,入射角度不大,被“吊顶”的可能性很小,上方的防护不必做的太过**。</p>
大炮的安装、运作,极有特色:</p>
炮身安装在一套带有四个支柱的地井式炮架上,平时,大炮的底座,藏在船体内部,以防重心过高,影响炮艇的稳定性;战时,通过液压系统,将大炮整个举升到甲板上。每发射一弹之后,在自身巨大的后坐力的推动下,大炮的底座缓缓降到甲板之下,进行下一次射击的装填工作。</p>
不过,因为船太小,大炮的后坐力又太大,发射前,炮艇必须下锚,不然,很难保持炮艇的稳定***稍稍大一点,一颗炮弹打出去,整只炮艇震翻了都不稀奇。</p>
另外,因为炮门太窄,炮口几乎不能左右转动,如果要调整横向射击角度,就必须采用“整船瞄准”法——通过军舰自身转动,来实现火炮横向转动。</p>
在这个关键点上,“全甲炮艇”的设计师伦道尔展现了惊人的天赋:他将炮艇的操作系统设计得极其灵便,转舵速度远较一般军舰为高,仅用两分四十五秒,全艇便可旋转一圈——这个旋转速度,甚至超过了许多重型岸防炮。</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全甲炮艇”身上的钢铁的比例如此之高,较之同时代的船只,其尺寸和吨位就很不成比例了。</p>
拿阮知方乘坐的那只“福船”作参照,“全甲炮艇”的尺寸,和前者差不了多少,吨位却是前者的五倍以上。</p>
这个时代,蒸汽机的驱动力是有限的,“全甲炮艇”的船速,只有六节——这是纯风帆舰的正常航速。事实上,如果顺风,纯风帆舰的最高航速可以超过十节,就是说,“全甲炮艇”的速度,其实连纯风帆舰都比不上。</p>
“全甲炮艇”是真正的“纯蒸汽动力”——没有设置风帆,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船小,帆就小,那么小的一面帆,对于“全甲炮艇”的吨位来说,毫无意义,不如撤了,还省人省地方,而且,也减少了激战之时桅杆断裂、风帆着火带来的危险。</p>
另外,因为甲板之上,全是钢铁,所以,“全甲炮艇”的重心,大大升高,在航行中,风浪稍大,便有翻覆之虞。</p>
一句话,这个“全甲炮艇”,算得“无坚不摧”兼“坚不可摧”,可是,没有任何机动性、稳定性可言。</p>
不过,机动性、稳定性神**,对关卓凡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因为,他根本不要什么机动性、稳定性。</p>
书中已经说过了,关卓凡是拿“全甲炮艇”做“水炮台”用的,对机动性的要求,不是“机动作战”,而是“机动部署”——只要部署到位,就算完成任务,哪怕是拿拖船拖他过去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