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6章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第2/3页)

作品:《乱清

岳飞谥“武穆”,追封“鄂王”,拢在一起,就是很拗口的“宋岳鄂武穆王”。</p>

宋理宗时,岳飞改谥“忠武”,这是对岳飞的进一步的褒扬,因为“穆”字不算佳谥,在谥法上,远不及“忠”字的地位高,不过,大伙儿已经习惯于“武穆”了,因此,不论民间还是官方,提及岳飞,依旧是“武穆”,有宋一代如此,后世更是如此,佳谥“忠武”,反倒不怎么为人所知,更不怎么为人所用了。</p>

好了,说回是次祭典。</p>

这将是有清以来对岳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祭祀。</p>

这次祭祀,较祭江阴的阎祠,有本质的区别。</p>

祭祀阎应元,不论辅政王、侧福晋还是一众文武大员,说到底,还是以“个人身份”行礼的——由始至终,没有出现过任何官方机构的名目——哪怕是江阴县呢。</p>

虽然,江阴县的县令、县丞、主簿什么的都在场。</p>

另外,是次祭祀终于能够成事,并不是台面上事先做好了安排,而是以替侧福晋祖父扫墓做幌子,兜来转去的,终于走进了阎应元祠。</p>

两个字——“顺便”。</p>

祭祀岳武穆,可就是堂皇正大、理直气壮了。</p>

第一,是“奉旨”的。</p>

第二,旨意上明明白白,“辅政轩亲王主祭”。</p>

第三,“所有一切应行典礼,着礼部会同浙江巡抚、杭州府,实心**”。</p>

这一切都说明了,是次祭宋岳鄂武穆王,是一场“中央主办、地方承办”的国家级祭典。</p>

*</p>

*</p>

“冠军号”、“射声号”驶出吴淞口之后,辅政王及一众下属,便开始工作了——开会。</p>

散会之后,过了半刻钟左右的样子,赵景贤又过来求见。</p>

关卓凡看了看怀表,“也快到午膳的时辰了——得,竹兄,咱们俩就边吃边说吧!”</p>

“这未免太打搅王爷了,”赵景贤笑道,“其实,也就是两、三句话的事儿。”</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两、三句话的事儿?行,你说吧!”</p>

“是这样的,”赵景贤说道,“昨天在江阴县码头,上船之前,吴醒卿将我拉到一旁,吭哧吭哧半天,脸都憋红了,我都不耐烦了,他才说了出来——他想替扬州向王爷求一个恩典。”</p>

吴醒卿,就是吴永,江阴县正堂。</p>

“吴醒卿?”关卓凡沉吟了一下,“哦,对了,他是扬州人。”</p>

“是。”</p>

“什么恩典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