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2章将轩亲王一分为二?(第2/3页)
作品:《乱清》赵烈文哈哈一笑,说道:“爵相,这个‘意思’,可不止于此!还有更有‘意思’的!”</p>
“还有?更有‘意思’?那……真是要请教了!”</p>
“敦柔公主若诞下子嗣,”赵烈文说道,“自然是以嫡子承嗣,这不消说了;不过,爵相,不晓得您想过没有,这位轩亲王,自个儿虽然姓关,可是,母亲、外公,却是姓爱新觉罗的,母亲也罢了,这位外公——嘿嘿!”</p>
曾国藩心头微微一震,脸上的笑容,慢慢的消失了。</p>
过了一会儿,说道:“惠甫,你的意思是——将来,关氏一族,正室所出,侧室所出,可能,彼此……有所参商?”</p>
“不止于此——我的意思是,将来,关氏一族,真正的权力,只怕不在正室所出手里!”</p>
曾国藩心头,又是一震,“你是说,真正掌权者……是侧室所出?”</p>
“是!”</p>
曾国藩不说话了。</p>
过了片刻,叹一口气,“惠甫,你真是发前人未发之覆啊!我……佩服的很!”</p>
这是曾国藩第二次说赵烈文“发前人未发之覆”了。</p>
顿了顿,“可是,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啊……”</p>
话没说完,自己打住——并没有哪条定规,说执掌中枢的,一定要是亲王嘛!</p>
事实上,亲王入值军机、进而领袖中枢,放在咸丰朝之前,是“不合祖制”的。</p>
赵烈文却顺着曾国藩的意思说了下来:“真正有意思的,就在这里了!”</p>
略略一顿,“确实名不正、言不顺!不过,我倒有一计,可令其名正言顺!”</p>
“哦?”</p>
“爵相,你说,以轩邸之功,将这个‘轩亲王’,一分为二,不算过分吧?”</p>
曾国藩微愕:什么意思?</p>
一转念,反应过来了,不由就轻轻的“啊”了一声,“轩亲王之外,再封一个亲王?”</p>
“是!”赵烈文说道,“而且,这也是有成例可循的!”</p>
“你是说——礼烈亲王?”</p>
“是!”</p>
这说的代善。</p>
代善自己是礼亲王,八个儿子里头,第七子满达海承嗣之外,还出了一个亲王、一个郡王——</p>
长子岳托封成亲王,后贬贝勒,死后追封克勤郡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