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玉米土豆(第1/3页)

作品:《大秦:盛世永昌

······</p>

这个困扰了无数朝代的严峻问题并不是无解!</p>

根本原因也不是世家垄断了佃田,更加不是税收过高,事实上,在秦朝这些问题都还不是过于严峻。</p>

那么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p>

在赢高看来,有两点因素。</p>

一,粮食产量太低,他了解过,这里平均一亩土地,大概也就可以生产两百斤到三百斤的粮食,哪怕一年两种,一亩土地也只可以生产五百斤的粮食,除去四成的税率,五百斤便只剩下三百斤了。</p>

而一个家庭若按照三口人来算,一人每天均一斤尚且满足温饱,那么一个家庭一年少说也需要一千斤粮食,等于说,需要三亩土地;</p>

但每个朝代的土地都何足珍贵,大秦亦如此,所以不是每个家庭都拥有三亩土地。</p>

‘好在’大秦给了这些百姓一丝希望——</p>

没错,就是‘服兵役’,即大秦男性子民,及冠之后,必须履行四年兵役;</p>

当年先王实行商鞅变法以来,这条兵役制度便一直延续至今,历经百年,不光使得秦国越来越强大,这条制度,也越来越完善。</p>

其中,律法就有提到——</p>

一个家庭若有一人参军,不光可以分得一亩土地,服役期间,每个月还可以从官府获得一些粮食。</p>

若有为王国战死者,其家属可领十年粮食。</p>

正是因为如此,大秦子民当兵的热情,也是最高的。</p>

于是赢高这一路注意到,很多的家庭,都是丈夫在外当兵,妻子在家抚养子女;</p>

咳咳······</p>

剖析得有些深了!</p>

而且,产量这个问题赢高还没办法解决,所以,哪怕找到了本因,却是无从下手,除非他可以将杂交水稻、基因大豆······给弄出来,那样显然不现实。</p>

回到赢高认为的第二点因素,那便是,这里的农作物太单一了。</p>

一路走来,赢高了解到,秦国百姓一年四季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粟、麦、稻、豆;</p>

粟,又叫小米;</p>

麦,自然是小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