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清江泛洪(第1/3页)
作品:《我从替身成为皇帝》锦衣卫的组建还是需要时间的。</p>
杨定也就是嘴快了一点,但转过头来又头疼了。</p>
那就是锦衣卫都指挥使用谁?</p>
这是个问题。</p>
按照明朝的惯例,锦衣卫使用的都是勋爵,或者跟着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们。</p>
只是这个情况在靖国是行不通的。</p>
首先朱元璋让锦衣卫正式放出獠牙之前,是经历过好几次调整的。</p>
锦衣卫一开始叫做拱卫司,其实就是朱元璋身边的亲军,早早的就汇聚了一批人马。</p>
加上明朝的军事制度是属于世兵制,所以锦衣卫的出现,在极大的程度上保证了朱元璋对国家和地方的掌控能力。</p>
但靖国的国情不同,军队是百姓上升的通道。</p>
锦衣卫也是一穷二白,因而不管为了以后还是未来,都不能让在职军兵成为世袭。</p>
否则不久堵死了百姓上升的通道?</p>
等到阶级固化,百姓看不到升迁的希望,还不得把自己掀翻了。</p>
再说了,世兵制的坏处明朝就已经体现出来了。</p>
中后期卫所崩坏,底层士兵沦为农奴,甚至比农奴还不如。</p>
浑浑噩噩不可终日。</p>
这也是杨定要下令给锦衣卫,进行二十年一次清账的原因。</p>
世袭的弊端,在有明一代的锦衣卫内部也是严重的问题。</p>
不仅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还被皇帝用各种理由萌荫官员子弟,使之成为锦衣卫的负担,每年支出的米粮也是国家的负担。</p>
这也让锦衣卫到了中后期都没几次高光时刻,全被东厂或者文官押着暴打,驯服的服服帖帖。</p>
故而吸取以上的教训,第一任锦衣卫都指挥使必须要找对人。</p>
用世家,则世家掌权,他睡不安稳。</p>
用军人,则新贵崛起,他更睡不安稳。</p>
勋戚的话更是抓瞎,这个真皇帝的杨定九代单传,两个姑婆姐妹都没有,就连他母亲一方,早早就都去了。</p>
真杨定的母亲是个难逃的商人女儿,原先有一个老父亲,结果在清江畔病故,随后她为了安葬父亲,来了一出卖身葬父,然后就被老鸨买走养了起来。</p>
十五岁那年出阁,被先帝看中,结果先帝拿不出钱来,被老鸨叫人赶了出去。</p>
正好当天夜里起事,先帝也是够横,直接带兵抢走了姑娘。</p>
等生真杨定的时候,难产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