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徐向北再次来找(第1/3页)

作品:《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暮色漫过周家土坯房的青瓦时,老爷子攥着磨得发亮的铜盆,在堂屋门口来回踱步。

盆沿磕在门槛上发出轻响,惊得梁上的燕子窝簌簌落灰。

“真能洗热水澡?”他第三次扭头问蹲在灶台边的周益民,烟袋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却忘了往嘴里送。

周益民掀开布帘,水汽裹挟着暖意扑面而来。

临时改造的浴室里,塑料布裹着的竹竿上挂着褪色的毛巾,墙角支着个旧木凳。

“爷爷,水温我试过了,正好。”他伸手拧开太阳能热水器的水龙头,水流撞击铜盆的声响在狭小空间里格外清晰。

老爷子凑近两步,浑浊的眼睛盯着水面腾起的白雾——那雾气和灶膛烧开的水一模一样,可房梁上,分明没有飘来半点柴火烟。

“服吧!”周益民递过搪瓷缸,转身要出去。

老爷子突然抓住他的手腕,粗糙的掌心带着常年握锄头的茧子:“这水真不用烧?”

没等回答,他已经哆哆嗦嗦地解开棉袄纽扣,露出洗得发白的粗布汗衫。

当第一捧热水浇在背上时,老人的脊梁猛地绷成了弓,铜盆差点从膝头滑落。

“烫!烫!”老爷子喊出声,却没躲开。

温热的水流顺着脊梁沟往下淌,浸透了裤腰。

他伸手去摸水龙头,指腹触到的金属管冰凉,可掌心的暖意却真实得惊人。

“老天爷”他突然笑起来,笑声震得喉咙里的痰直响,“比我蹲在灶火坑边还热乎!”

周益民在帘子外听见水花四溅的声音,还有老爷子含糊不清的嘟囔:“这铁疙瘩比姜汤还管用!”

等老爷子披着湿漉漉的头发推门出来,穿着棉裤走出来,看得出来刚洗完热水澡,整个人都散发着“蒸汽”一般。

他的眼睛亮得惊人,像是年轻时打赢了村里的摔跤比赛,“益民,快给你奶奶说!”

周益民奶奶看见效果这么好,也不能错过拿着衣服就进去。

周益民家的烟囱没再升起袅袅炊烟,这个消息比腊月的西北风跑得还快。

第二天清晨,挑水的扁担声,都在周家院外停了脚步。

“真不用烧柴火?”张大娘扒着院门,围裙角还沾着没揉完的面团,浑浊的眼睛直勾勾盯着屋顶那排锃亮的集热管。

人群里立刻炸开锅,李婶的嗓门盖过此起彼伏的议论:“我家那灶台,一天得烧半捆麦秸!”

赵叔把烟袋锅子在鞋底磕得山响,烟丝末簌簌落在新纳的千层底上:“益民,这玩意儿得花多少票子?”

周爷爷颤巍巍地推开堂屋门,手里搪瓷缸的茶叶沫子晃出了缸沿:“都进来瞧瞧!“

话音未落,院门就被挤得吱呀作响。孩子们像泥鳅似的钻过大人的裤裆,率先围到热水器的水龙头前。

当周益民拧开水阀,温热的水流哗啦啦冲进铜盆时,院里突然静得能听见麻雀啄食草籽的声音。

“烫手!真的烫手!”二柱家的小子被热水烫得直甩手,又忍不住凑回来。

张大娘伸手试水温,袖口滑到胳膊肘,露出布满皱纹的手背:“这水温和灶火煨的一样!”

人群骚动起来,有人踮脚去摸水箱,有人掏出旱烟杆敲打支架,金属碰撞声混着啧啧称奇的感叹。

聋三爷突然扯着嗓子喊:“这玩意儿要是能在咱家屋顶”

话没说完就被笑声淹没。

周奶奶从厨房端出炒瓜子,却没人顾得上接。

赵叔蹲在墙根,用树枝在地上划拉着算账:“省下的柴火能多腌两缸酸菜”

李婶已经拽住周益民的袖子:“益民啊,你给婶说道说道,这东西咋往房上装?”

日头偏西时,人群才渐渐散去。

周家院墙上蹭满泥印子,水缸边散落着几根旱烟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