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第2/3页)

作品:《傅卿周应淮

他抓起桌上的短刀,背了背篓就出了门。</p>

周应淮来到厨房门口,双手环抱胸前,懒懒靠在门口。</p>

“怎么不让他自己想?”</p>

“你不是说申时为止码?眼看就到时间了,他都急成什么样了,眼里就只有那半个竹筒,哪儿还能想到别的东西。”</p>

周应淮不赞同。</p>

“这本来就是考验他的变通能力,不能光以眼前的东西来限制自己。如果他能静下心来就一定能明白眼前的竹筒不过是个障眼法而已,真正好用的还得是哪些小的竹节而已。”</p>

“他想的那些法子都是可行的,但他想的太不周全,明摆着就是没做考虑好,随意敷衍我的。”</p>

这话傅卿也不赞同。</p>

“少禹才七岁,他还是个孩子。他从小长在乡野,你又不送他去上学堂,他能学到多少?就算是打猎用剑箭你也才教了他一阵子而已,你还想他一下子就能跟你比肩吗?”</p>

周应淮摇头,“在学堂能教你这些?那帮文人只会咬文嚼字,你让他到天剑地上他都不知道那是粮食还是野草。这些都是生活里的经验,正是因为他长在乡野,才更要懂得变通才是。”</p>

这话傅卿反驳不了,他说的确实有道理。</p>

周应淮心口一窒,“你总不能帮他一辈子。少禹是很聪明,但太聪明也太容易自负,他总得学会多思考,而不是事事依靠别人。”</p>

他看了眼正在陪乐安玩耍的玉丫头,突然压低了声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