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记分员:我同学劳改局副局长(第1/3页)

作品:《年代:道法通神,你说我迷信?

要知道,农场的知青点最多再安排七八人,也就是说还有二十来人需要另外安排。

现在建房肯定没可能,只能考虑安排到居民家中。

“奶奶的,谁家有空房啊。”

作为生产大队长的张胜利很清楚。

这年头谁家要是没有五六个子女,那都是人口单薄。

所以别看农场房子破旧不堪,可是家家户户都是住的满满的,甚至一家三代住一个大火炕的都有。

为什么?

不就是他没有多余的房子住嘛。

还有前段时间,为什么只有一队,二队,八队三个生产队接收前来的劳改犯?

就是因为只有这三个生产队有空房。

结果你告诉我,现在需要安排二十人的安置问题,怎么不让他头大。

不过,终究还是要安排的。

张胜利皱眉想了一下,然后把其他七个生产队长叫到一边。

“咱们农场的情况你们都知道。”

“你们说怎么安排?”

七个生产队长闻言,你看我,我看你,一个个默不作声。

张胜利叹了一口气。

他就知道是这么个情况。

农场一开始接受知青插队,建设知青点的时候,农场里的上上下下都是兴奋的,期盼的。

一来确实新鲜。

那可是城里人,一个个都是读过书、上过学的有人。

来自己这里插队干农活,谁不稀罕?

二来是农场的劳力,实在欠缺严重,需要补充。

所以当时他们可是专门用了心,才做好上面的工作,在农场建立的知青点。

可是事后发现,悔不当初。

劳力是补充了,可是带来的麻烦太多。

也许往大了说是有利的。

但是对一个小小农场而言,弊大于利的。

这就导致后来再接受知青的时候,生产队一个个的变得不积极了起来。

特别是一下子这么多,都发愁怎么安排。

没有人愿意。

“既然你们都不说话,那我就直接说了。”

“咱们八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安排三人,剩下五个安排到知青点。”

“大家觉得怎么样?”

二生产队长林国栋闻言,忍不住皱了皱眉。

“大队长,我们生产队可是才接收了两个劳改犯。”

“其他生产队是不是应该多接收一个知青,让我们少收一个?”

梁卫国一听,也是张口欲言。

却被张胜利先开了口。

“我知道你的意思。”

“这次属于意外,我建议咱们共同分摊"

"再说,我们一队上次可是接收了四个劳改犯,这次同样再安排三个。”

“下次安排知青,到时候其他几个生产队再多承担。”

“你觉得怎么样?”

面对张胜利以身作则的话,林国栋想了想就答应了。

他也知道知青下乡之势越演越烈,未来肯定继续有知青下乡。

倒不用计较太清。

不然,每次净是来回扯皮了。

“可是再有三人,是真不好安排啊。”

“对呀。”梁卫国也说道。

张胜利见两人同意,哈哈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