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章百里渠(第1/3页)

作品:《春秋:大秦大司寇

孟天仪是孟氏一族的族长,也是孟乡的乡长。</p>

孟氏一族聚集的村庄,全都是分配在滔滔渭水的北岸的。</p>

一共有九个村子,这九个村子也叫的比较随性,分别是从孟一村,孟二村到孟九村这九个村子。</p>

所以,人们习惯性的,将这一带的村子,叫做孟乡。</p>

孟乡的耕地大约有个几十里大笑,其中,从渭水河畔,引入过来的一条大水渠,滋养着孟乡这一带的耕田。</p>

靠着这条大水渠,孟乡人就不用看着老天爷的眼色种地了。</p>

因为这条大水渠的功劳,他们的庄稼,那叫一个旱涝保收。</p>

而这条水渠,则是数百年前穆公霸业时期,明相百里奚主持修建的,所以叫百里渠。</p>

而当时的孟氏一族的名将孟明视,就是百里奚的儿子。</p>

而孟氏一族,则就是明相百里奚的后裔子孙。在秦国,有着莫大的威名和声望。</p>

正是因为如此,秦国国府,便应允孟氏一族世世代代,都居住在这供水不靠天的百里渠两侧聚居。</p>

而百里奚时期,曾经为防止戎敌造反,将化入秦国的戎敌部族,迁徙到了这关中地带。</p>

所以,这些戎敌部族,也借了百里渠的光,在百里渠的下游聚居而住。</p>

关中西部是秦国的核心地带,都城雍州便在郿县西边百余里,这条大渠是秦国在春秋时代修建的唯一水利工程。</p>

百里渠干渠全长大约不到四十里,流出孟乡地段便东西分流为两条支渠,向西的支渠shen展到雍城,向东的干渠shen展到武功。</p>

孟乡处在总干渠地段,分流渠口便在孟九村的田野中。</p>

戎狄移民都住在东支渠两岸,大约也有八九个村庄,常常因用水和孟乡恶斗。</p>

郿县官府虽有渠吏,但也无法制止孟乡在天旱时堵渠强行截水水,更无法制止戎狄移民聚众抢水。</p>

今年夏天,恰遇干旱,土地不灌溉便要干种,干种就要大大减收,这是农家谁都懂得的道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