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科举开始(第3/3页)

作品:《三国:开局江东之主

孙权本来天生就擅长用这样的手段,现在运转起来也是如鱼得水。</p>

……………</p>

八月。</p>

科举考试在步记胭脂铺开业一周之后正式举办了。</p>

因为是第一次举办科举,孙权也没有gao太复杂。</p>

没有童生试,乡试、会试等等。</p>

直接就是笔试加面试,分文科、武科、以及技艺科!</p>

最后会定出三科前三甲,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p>

然后成绩排名前60名的考生将由江东直接录用,录用之后直接分配基础官职,或文或武。</p>

此次参加科举的士子共两千多人,场面非常轰动跟庞大。</p>

孙权出动了吴郡一部分守军来维持秩序,确保考试不出现任何的意外状况。</p>

两千人虽然看起来轰动天下了,但是孙权知道跟后世动辄几万几十万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规模相比已经寒碜很多了。</p>

两千多士子争夺180个官职,这样的比例接近10比1,比起大明朝那种几千比一,过独木桥的科举好太多太多了,这也是因为现在江东官职缺口大,读书人确实也很少。</p>

读书基本都是有钱人才能读得起。</p>

孙权设置的科举考试内容分科不同。</p>

例如考文科,大概有70%是四书五经之类的圣人言论著作,也就是士子们普遍看过的书,但是有30%则是类似于实际操作,例如会是断案以及去到一地处理正常公务遇到问题。</p>

考武科的,兵法占40%,有实战武艺对比占40%,计算粮草辎重等等占20%。</p>

考技艺的,则直接动手操作占到80%,然后要求识字画画等等。</p>

每项考试的占比都不一样,孙权尽可能用模拟的方式选拔出真正的精英,而不是一堆只会摇头晃脑读圣人言论的读书人。</p>

当然笔试只是其中一项,面试也是很重要。</p>

各位朝廷重臣会一起观看诸位才子武士们的应答,各自提出意见,孙权最终拍板。</p>

江东上下官员都在严阵以待这次科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