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昌邑行刑,儒法争道7/8,鲜花加更,求鲜花(第3/3页)
作品:《三国:这个男人太硬了》“他们又不全都是坏人,其中也有善良之民啊。”</p>
他们拿起了诗书,口诛笔伐。</p>
以仁义、道德作为阵地申斥江烽的不仁。</p>
可同一时刻,一群枭雄也站了出来。</p>
曹操谏言道:“大争之世,需用重典,关内侯平叛有功,当赏!”</p>
袁绍也进言:“兖州牧剪除**,惩治奸邪,扬我汉律之威,有功!”</p>
江烽命人将特制的金匾立于兖州新州治任城郡的城头上。</p>
金匾上铭刻着十六个大字。</p>
“有功于前,不为损刑;有善于前,不为亏法!”</p>
十六字金言在文坛迅速掀起一股新法家的复苏之风。</p>
江烽立法神獬豸神像,严刑峻法编民什五连坐,立下七斩十四禁令,无数罪犯的血染红了涛涛济水。</p>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奇观再度重现在昌邑街头。</p>
一股尊法为上的观念迅速席卷文坛。</p>
沉寂了许久的法家势力再度登上了历史舞台。</p>
独尊儒术的思想地位受到了冲击。</p>
江烽峻法酷吏之举酿成了儒法新一轮的激斗。</p>
豫州北部,临近兖州的颍川郡。</p>
一风姿其表,面相清秀的读书人拿着那卷话语诵读道:“有功于前,不为损刑;有善于前,不为亏法。”</p>
“善!”</p>
“汉室倾颓,朝堂昏碌,根源便在于这汉律的崩坏。”</p>
“重塑汉律,即为重塑我汉室江山!”</p>
“小叔叔,你在说什么?”另一位文雅之人问道。</p>
俊秀男子笑道:“我在看兖州牧的所言所行。”</p>
“这兖州乃四战之地,天下将乱,必为众矢之的,兖州能出这样一位豪杰,有救!”</p>
文雅之士耸耸肩:“可他太霸道...终究是太狠了一些。”</p>
“唯有狠人,方能治世!”</p>
“我意已决,我这就去拜会他。”俊秀男子说道。</p>
“那小叔叔去吧,我要前往京城,那才是龙兴之地。”</p>
一对侄子比叔叔大五岁的叔侄,在此刻确定了自己的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