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4犹豫(第1/3页)
作品:《隆万盛世》今日坐在席间的,都是在京城朝堂上三品以上大员,其实也就那几位。
现在赣系在京师朝堂上的影响力已经远逊色于严嵩时期,就是在嘉靖末年,一大批赣系老臣纷纷隐退,而严嵩本来拉拢准备接班的官员却因为清算倒下,损失了不少人手。
之后,或许是出于对严嵩不满,亦或者对江西籍官员长期垄断朝堂,特别是内阁的报复,不管是科举取士还是官员晋升中,赣系官员多少都遭到打压。
当初张科被申敕,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打压的其中一环。
张科接替胡宗宪剿倭,如果继续下去,搞不好又是一个胡宗宪。
于是,有人密谋对其下手,欲除之而后快。
就是那么几年时间,就把朝堂上赣系官员打个落花流水。
魏广德那会儿还在抄书,幸运躲过一劫。
当然,背后还有隆庆皇帝暗中保护也是脱不开关系的。
毕竟大势已经明了,裕王必将登基,很难让人出手打击一个裕袛旧人,那会给裕王很不好的感觉,这个人对孤不满,所以打击孤的班底。
后来魏广德入阁,这样打击干系官员的动作才变少,毕竟魏广德当时和陈以勤、殷士谵可是构成一个小铁三角,相互照应,维持在朝堂的影响力。
一次魏广德提杯和所有宾客一干为敬后,放下酒杯终于悠悠说道:“当初善贷入京科举,于年关江西会馆大宴同乡官员,从首辅严阁老到尚书吴大人、周御史、欧阳大人”
别看现在江西官员依旧把持着两个尚书之位,但声势大不如前,特别是首辅张居正强势,犹比当初严嵩,这让次辅魏广德影响力大大减弱。
魏广德不急,是算到张居正没几年好活了,不过对其他人来说,就没有不焦急的。
他们的仕途,可都关系着这个小圈子。
只有这个小圈子权利越大,他们的仕途才会更好,而其中劳堪、魏时亮还想再进一步,做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自然更加关心。
回忆了一阵,魏广德才继续说道:“当初严家倒台,我那时候位卑言轻,想给他说话都没办法,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朝堂上都只靠着朱尚书在勉力维持。”
“幸喜当初你入阁了,不然,我们还会更困难。”
张科开口笑道。
他能理解当时朝中局势,他赌气回乡,其中一个原因就看发现朝堂局势对江西官员很不友好,所以避祸。
直到魏广德次辅位置稳固,他才半推半就出来干活儿。
这个小算盘,他当然不会说,只当是自己知道的小秘密吧。
“说到底,还是我们当初班底不够厚实导致的,一些本该接班的官员因为严家跟着倒楣,外放和去职,如今再难回到当初盛况。”
魏广德笑笑,继续说道。
“其实,能够守住两个尚书位就不出错了,如果能够再拿下几个寺卿,和当初也不惶多让。”
江治倒是看的看,谁叫他当年没能选入翰林院,现在就算做到尚书,也不可能有入阁的机会。
“只是,内阁这里,终究还是要我们自己人最好。”
说完,江治环视众人,好吧,没一个翰林出身官员。
“我们得把后辈往翰林里送才是,否则善待之后谁人接班,靠申时行吗?”
江治继续说道。
他到头了,可老家那些故交好友不少子弟还在勤奋读书,都是奔着前程来的。
如果那时候京师没了赣系大员为依靠,仕途可就难走了。
“翰林里,也就张位和缪汉宇,不过汉宇还是庶吉士,鞭长莫及,今日我已经和张江陵谈好,让张位先入詹事府,挂右春坊庶子,寻机入礼部。”
魏广德开口把话题拉回来,他选择扶持张位冲击内阁,自然要和京里其他人打招呼,才能相互帮助一二,同时避免有人因为其地位低而轻慢他。
其实就算在京城的江西官员,内部也是倾轧,后世叫内卷。
往上的官位就那么多,你占了别人就上不去,于是很容易形成内部斗争。
魏广德不想内耗,早点把他选择的人抛出来,只要在座几人不反对,那接下来自然就是付诸行动,推人上位。
“他是不是有点像高新郑?”
就在魏广德以为大家都不会反对的时候,不想魏时亮忽然说道。
“嗯?”
魏广德一愣,看过去。
魏时亮这时候顶着众人探究视线才说道:“吾与其多有交往,所以对其为人了解颇多。
位有才,果于自用,任气好矜,但有些刚愎,不听言,于他交往颇有点见到高新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