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春意迟-4(第2/3页)
作品:《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再说陈家,从母亲的角度,李玉芹当然不希望女儿再去抛头露面,希望女儿能将重心转移到子期身上,在这一点上,她一直觉得有愧于女儿,当初就是因为自己对女儿的关心不够,才导致出现一开始不支持她走上音乐之路的事情,她不希望女儿重蹈覆辙。
陈建国不同,他支持女儿继续工作,尽管他也知道明星这条路并不好走,但是女儿已经走上了这条路,作为她最信赖的家人,就必须无条件去支持,只要女儿喜欢,自己就会支持到底,他也赞同亲家母的观点。
虽然大家的意见各有不同,但是最终都不能成为结论,最主要还得看周翰林和陈晓娜。
陈晓娜一直深爱着自己的事业,原本就没有打算这么快要孩子的,孩子既然来了,她也就选择了接受,这是出于一位母亲的本能。
她曾经想过为了孩子而放弃事业,却怎么也受不了事业的诱惑,特别是在产后参加中戏的经典剧目的演出,令她更难舍弃。
原本复出也是在蒋少卿对她的承诺里的,她相信三哥,却有些担心周翰林的态度。她记得两人讨论过复出的事情,周翰林虽然嘴上说尊重她的选择,但是从丈夫的表情上能感受到那种“尊重”背后的敷衍。
对于这种情况,陈晓娜很能理解,这也恰好说明周翰林对自己的确是出于真心,她相信他是真爱自己的,那种敷衍对于一位正常的男人来说合乎情理,大概没有多少做丈夫的会接受妻子在拍戏时与陌生人“谈情说爱”,更不要说电影界越来越普及的“亲密”戏了。
大家把决定权交给陈晓娜,反而令她迟疑,没有之前那般果决,她看着丈夫,想从他那里寻得力量,更想从他那里求得答案。
周翰林的内心里一直有个答案,特别是在儿子出生后,这个答案更加明确。
以前,陈晓娜只是作为歌手抛头露面,不会与其他男性有身体上的接触,周翰林内心里自己是不会介意的,反倒是更加欣赏陈晓娜站在舞台上的感觉。后来,陈晓娜开始涉足电影,《月满珠江》还好,也只是和男主角牵手而已,可是接下来的《如烟》系列就不得不令周翰林心生醋意了。
起初周翰林就很反对赖雨晴在《如烟》中加入男女主角的“亲密”镜头,结果反对无效,三哥这次没有站在他这边,反而觉得赖雨晴的提议很好,毕竟这部戏和《月满珠江》不同,首映是要在香港举行的,而且发行的重点是海外市场,如果没有这样的镜头,怕是会落得个票房萧条,无奈之下,周翰林勉强接受了这个结果。
谁料想,事实是由此一发不可收拾。有了《如烟》的成功,《如烟2》、《如烟3》更是变本加厉,不断挑战着周翰林的尺度底线,他从内心里开始抵触,因为这个还和陈晓娜吵了一架。陈晓娜的意思,尊重艺术的呈现,作为一名演员,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随时为了呈现最好的艺术结果而准备牺牲自我,这其中就包括身体。好在三哥对大尺度也有抵触,这才没有发展到超出周翰林的想象。
关于复出的问题,在这之前两人就有过讨论。
陈晓娜的意志很坚决,最主要的是,她在中戏的时候,国内一位知名的导演来找他聊一部新戏,剧本很好,导演也很优秀,并且这部电影是要和美国好莱坞的电影机构合作,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很完美,再加上,导演对她关于角色的理解也很满意,可以说双方的契合度极高,这在电影圈里是很难得的事情。
陈晓娜动心了,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周翰林。
周翰林显得很平静,那个时候子期还没出世,他尽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原本他以为,就着这次“告别”,他能把陈晓娜带回正常的生活中,最终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但是,看着陈晓娜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神,他又不忍心拒绝。
周翰林从内心里深爱着陈晓娜,这一点毋庸置疑。通过谈话,他也能感觉到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无论是对陈晓娜个人的职业生涯,还是对于“大成”,都是很好的机会,这也是陈晓娜借机走向国际银幕的机会。特别是陈晓娜告诉他,导演有计划拿这部电影去角逐千禧年的“金熊奖”。
周翰林想自私一回,武断一回,却又怕那样在将来自己会后悔。他想起当初爱上陈晓娜,不止是她的美貌,也不尽然全是她天籁般的声音,而是她从始至终对艺术事业的追求,当然还有她的洁身自好以及对底线的坚守。
那次讨论,没有争吵,只有沉寂。直到后来,陈晓娜主动结束了话题,末了,周翰林从她的眼中看到了无助与失落。
此时,周翰林又看到了那种眼神,甚至还多了些求助,他心软了。
关于那位导演找陈晓娜的事情,他没有跟任何人讲过,那是属于他与陈晓娜的秘密。
周翰林矛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