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佛偈,奥义(第2/3页)
作品:《朝天阙》浩渺山林间钟声齐鸣,八方经诵,天色祥和悠远得如同洗炼过一般。</p>
按照圣旨,皇上赐以金丝楠木棺椁厚葬,并赐贵重的金玉佛器陪葬,这已是佛门最高的规制了。</p>
悟门哭得稀里哗啦的回来,刘驰驰也不好劝她,由着她释放地哭了一回。</p>
刘驰驰的目光投到窗外,无声无息中,暮色已慢慢压了上来。</p>
他喃喃道:</p>
“无海一走,诸事皆无忌惮,这法门寺没几天安宁日子了。”</p>
悟门止住哽咽瞪大了眼睛:</p>
“有如此严重!?”</p>
“嗯”他点点头说道:</p>
“看吧,该演的戏都要开始上演了。”</p>
十多日来,一场宏大肃穆的法事终于宣告结束。今天的夜晚真是少有的宁静。</p>
可在他看来更像一场行动的无声蓄谋。</p>
这春夜,谁晓得这座寺院里埋伏着多少的不安呢!</p>
照例去铜佛殿看佛经,时间已经越来越紧,可是寻找佛舍利的线索却无任何头绪。</p>
而王建那边也没有任何消息传来。</p>
出于安全的考虑,他又次提醒崔城晚:</p>
“收起你的好奇心,入夜后哪都别去,安安份份在自己房里呆着。”</p>
“为什么?”</p>
“不为什么,好奇有时会要了一个人的性命,你信吗?”</p>
崔家小伙吐了吐舌头,把话咽进肚子里。</p>
===============</p>
由于担心火烛,所以堆积了经籍如山的铜佛殿只留了一盏佛前的长明灯。</p>
巨大的佛祖铜像轮廓里素静地安放着一只纤瘦的影子。</p>
一个人时的悟门可以安静得如同一盏如豆的火苗。</p>
素手在宣纸堆里有条不紊地整理。月光斜进殿里,在她已经泛着青的脑袋上留下一个温晕。</p>
眼前这幅静谧教阁楼上的他发了好一会儿的呆,直到一团朔风扑进来,纷乱了他跟前的经书。</p>
“怎么了?”悟门从阁楼的入口探头问道。</p>
她一定是听到他手忙脚乱整理经书的声音。</p>
“没事,就是风把书弄乱了。”他抱歉地一笑。</p>
“哦”悟门回头要下楼。</p>
“悟门!”他叫住她。</p>
“什么?”</p>
“看得有些困,聊一会吧。”</p>
悟门考虑了一下,“好吧。”</p>
悟门爬上了阁楼,素素地在他对面坐下。</p>
她四顾下一阁楼的书,担忧的问他:“你这得翻到什么时候啊,这么多。”</p>
他无可奈何地笑笑。</p>
“我知道这的确是难事,但怎么办呢,没有其他线索,只好在方丈生前的经书里找了。”</p>
“要不要我帮你?”她也替他着急。</p>
“不用了,你自己还有那么多晾干的经书要整理。”他撇了一眼楼下。</p>
“对了,你刚才在楼下整理经书时嘴里念叨的哪部经文?”</p>
“那哪里是经文。”悟门道:“就是我跟你说过的,方丈大师最后教我的八句真,是他老人家自己作的一首佛偈。”</p>
“你念来听听啊。”</p>
刘驰驰就是想看看她那默念时候素净美好的样子。</p>
悟门不知他的意思,便一副虔诚面容秀口轻启背道:</p>
“身若出泥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