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3/3页)
作品:《被公司封杀?我反手考编》苏紫沫已经急不可耐了。</p>
“先不急,后天就是许晨的第二场演出,看看他还有没有新的曲子,争取把他的创作库一网打尽。”</p>
苏盛华摇摇头,“他创作的越多,我们就越是血赚。许晨竟然还敢再进入娱乐圈,真是个蠢货。”</p>
苏盛华嘴角带着讥讽不屑。</p>
这就是资本的恶心之处。</p>
他们利用法律规则,掌控这个社会上的大部分资源,原创者即便是创作出来好的作品,很容易就被资本吃干抹净,最后什么都不剩!</p>
这种例子,比如小说文艺作品,歌曲,剧本等等,太多了!</p>
而且,最重要的是,苏盛华的举动,在他们看来是完全合情合法的,法律也会向着他们这边!</p>
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许晨早就考编成功,他们公司和许晨签订的合同,也早已在法律层面上作废!</p>
苏盛华指节轻轻敲击桌面,“而且,下一期节目,我已经让台里增加了几个评委席,这些评委之中,有我们公司扶植的艺人,到时候无论许晨唱的怎么样,他们都会从专业的角度吹毛求疵”</p>
“三人成虎,观众的舆论,会被评委们引着走!”</p>
这也是互联网时代的惯用套路。</p>
比如某首歌,明明你听着非常难听,但是评委们一个劲吹,多么高级,多么专业,然后评论区也是一股脑的吹高级。</p>
最后搞得你自己都质疑起自己的审美,最后也加入了认为这首歌好听的行列。</p>
同理反之,明明</p>
一首歌你听着很好,但是也很容易被营销洗脑认为这首歌不好听。</p>
互联网铺天盖地的营销之下,是最容易给人洗脑的。</p>
现在这种套路,被广泛的应用在电影上,一些明明非常一般的电影,被营销号铺天盖地吹,给看客网友洗脑,生生营销成了票房冠军。</p>
本质上,这已经不是电影或者音乐了,本质上,就是一场污染影视圈的直播带货!</p>
“同时,我已经让公关部去网上发布消息,抨击许晨江郎才尽,十年只憋了两首老歌,炒冷饭炒情怀,炒粉丝情怀,炒爱国情怀,消费老粉丝。不出意外,今天就能见到效果。”</p>
果不其然!</p>
在盛华娱乐公关媒体部门的推动之下。</p>
第二天的舆论开始起了反转!</p>
十年磨一剑?不!这是一场准备充分的炒作!</p>
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