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章 史上最年轻的国公爷出炉(第3/3页)
作品:《第一凤女》“合着都怪我咯?”时成轩懒得理他,背着手出了院子。</p>
府里好生热闹。</p>
建安侯府的朱漆门槛,这几日生生被贺喜的官靴磨去了半寸红漆。</p>
上门道贺的宾客络绎不绝,贺礼堆积如山,足足塞满了三间库房。府中管事忙得脚不沾地,礼单上的名字看得人眼花缭乱。</p>
“和国公府”四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取代了昔日的“建安侯府”匾额。</p>
时成轩背着手,站在匾额之下,颇有种志得意满之感。</p>
然而时云起兴致不高。母亲失踪,至今未有音讯,在他心头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荫翳。</p>
时家族人个个喜形于色,逢人便夸耀祖上荣光。他们时家祖上也出过国公爷,那都是只能写在家谱中的老黄历。</p>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时云起能在这个年纪获封国公,多半是托了那位和离出府的二房夫人——未来的太上皇后唐楚君的福。</p>
皇上这是要给唐楚君的儿女抬身份呢!</p>
更耐人寻味的是,众人渐渐发现一个规律:凡是从云起书院出来的学子,竟都平步青云,得了圣眷。</p>
单说顾柏年从漠州调回京城,由正四品漠州知府,入了中书省任正四品中书舍人。</p>
虽然品级没变,但是从地方到中央,却不知是多少官员熬白了头发也跨不过的天堑。</p>
曾经的状元郎肖长乐与顾柏年境遇相似,外放几年回京,一跃而升为正四品的中书侍郎。</p>
另一位陆桑榆,除了是正四品刑部侍郎,还兼着北宣部要职。</p>
更令人咋舌的是,他们三人竟获准参与编修《北翼会典》。这等殊荣,连许多二品大员都求之不得。</p>
那一届的状元榜眼探花齐聚,皆为朝堂栋梁,京城新贵。</p>
众人都知,昭武帝爱才。</p>
太上皇已多日不上朝,许是在忙大婚事宜……</p>
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