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又遇京城才女李婷(第2/3页)

作品:《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

“睡不着?”李婷朝他招手。两人在廊下的竹椅上坐下,雨声隔绝了远处的喧嚣,倒显得这方小天地格外清静。

“我在想《知否知否》的结局,”林夏望着雨幕,

“明兰最终守住了家,可我总觉得,他心里有块地方是空的。”李婷沉默片刻,道:“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空着的地方。就像这荷叶,看着圆满,叶面上的纹路却纵横交错,藏着无数细缝。”他顿了顿,

“我母亲走得早,父亲续弦后,我总觉得那个家不是我的了。后来跟着他跑漕运,反倒觉得船上的颠簸比家里的安稳更踏实。”林夏从未想过,这样通透的李婷,也有过颠沛的时光。

“那你现在……”

“现在啊,”李婷笑了,眼里映着灯火的光,

“我在长安住了下来,在西市开了家小小的书铺,卖些话本和抄本,倒也自在。”他说起书铺里的趣事,说有个老秀才总爱赊账,说有个小姑娘每天来读半页书就跑,说得眉飞色舞,像个孩子。

林夏听得入神,忽然觉得,比起自己笔下的故事,眼前这个人的经历,才更像一本耐读的书。

“林姑娘写完这部书,接下来打算写什么?”李婷问。

“还没想好,”林夏坦诚道,

“写了五年盛家,好像把力气都用尽了。”李婷从袖中取出一张纸,递到他面前:“这是我去年在江南记下的一个故事,你看看或许能有灵感。”纸上是他清秀的字迹,写的是一个绣娘与书生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字字透着温柔。

林夏读着读着,眼眶竟有些发热。

“这故事……”

“是真的,”李婷轻声道,

“那绣娘是我认识的,他等了那书生十年,最后却嫁给了隔壁的货郎。我问他后不后悔,他说‘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回忆的’。”林夏忽然明白,李婷说的

“意境”是什么了。不是华丽的辞藻,不是曲折的情节,而是藏在烟火气里的真实。

雨停时已是清晨,荷叶上滚着晶莹的水珠,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得满池金光闪闪。

众人告辞时,李婷拉着林夏的手,往他袖中塞了个东西。

“这是我书铺的地址,”他低声道,

“有空来坐坐,我给你看更多故事。”林夏握紧袖中的纸条,指尖传来纸张的温度。

“我把《知否知否》的刻本送你一套,”他笑道,

“还请李姑娘不吝赐教。”马车驶出西湖花园时,林夏回头望去,见李婷还站在门口,朝他挥手。

晨光里,他的身影被拉得很长,素色的裙摆沾了些草叶,却依旧挺拔。

回到家的第三日,林夏收到了李婷送来的一个包裹,里面是一本手抄的《江南百记》,记满了他在江南的见闻,字里行间都是鲜活的气息。

扉页上写着:“愿林姑娘笔下常有烟火,心中常怀赤诚。”林夏拿起笔,在书稿的空白处写下:“下一部,写个绣故事吧。”窗外的石榴花又开了几朵,风过时,落了一地的红,像极了李婷鬓边那朵白茉莉,朴素,却带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长安很大,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展开。

京城长安的西湖花园,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繁茂的树叶,洒下一地斑驳。

林夏坐在花园的石凳上,手中捧着一本刚出版的《知否知否》,这是他耗费心血完成的作品。

微风拂过,带着丝丝凉意,却无法驱散他心中的烦闷。自上次与丈夫陈默因公婆生活费的事情大吵一架后,家里的气氛一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陈默虽然表面上妥协,说会想办法兼职,分担家庭开支,但这些天,林夏并未看到他有任何实际行动。

每天下班后,陈默依旧瘫在沙发上玩手机,对家里的事情不闻不问。林夏轻轻叹了口气,合上手中的书。

他想起刚刚过去的那个周末,本应是一家人温馨相聚的时光,却被婆婆的一通电话搅乱了。

婆婆在电话里又开始哭诉生活的艰难,暗示林夏应该多给些钱。林夏强忍着心中的怒火,敷衍了几句便挂断了电话。

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鸟,无处可逃。

“夏夏!”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林夏回头,只见李婷正笑意盈盈地朝他走来。

李婷还是一如既往的优雅,一袭白色连衣裙,长发披肩,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婷婷,你怎么在这儿?”林夏惊喜地站起身来,与李婷拥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