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林夏初练君子剑(一)(第2/3页)

作品:《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

西席先生那时说:“练剑如同写字,一笔一划都要沉稳,急则乱了章法。” 福伯缓步走到他身边,用拐杖指着他的手腕:“此处用力过甚了。你看这檐角的雨水,从瓦当滴落,顺着石阶流淌,何曾用过蛮力?”

林夏看着檐角滴落的水珠,那水珠在空中划出一道自然的轨迹,落入地面的水洼中,激起一圈圈涟漪。他若有所思,再次提剑,刻意放缓了动作,感受着招式间的连贯性。

当 “梅影横窗” 的最后一个动作完成,他轻轻转动手腕,让剑尖自然下垂,紧接着顺势扬起,“清风送远” 的起势竟比之前流畅了许多。虽然依旧有些生硬,但已没有了之前的卡顿。

“不错,” 福伯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记住这种感觉,让剑随着你的心意走,而不是你被剑带着走。”

林夏心中一喜,练剑的劲头更足了。阳光渐渐升高,气温也随之上升,他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身上,可他丝毫没有察觉,眼中只有手中的剑和脚下的青石板。

午间的阳光有些刺眼,林夏坐在露台边的石凳上休息,福伯递过来一碗冰镇的酸梅汤。他接过碗,一饮而尽,冰凉的汤汁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不少燥热。

“你祖父当年练剑,可比你刻苦多了。” 福伯坐在他身旁,缓缓说道,“那时他为了练好‘朗月悬空’,常常在月光下一站就是一夜。

有一次,天降大雨,他依旧在露台上练剑,直到天明,身上的衣服没有一处是干的,可他手中的剑却从未停歇。”

林夏听得入了神,他仿佛能看到祖父在雨中练剑的身影,那身影挺拔如松,任雨水冲刷,依旧坚定不移。他低头看着手中的 “承影” 剑,剑身上的云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荣耀。

“祖父为何对君子剑如此执着?” 林夏好奇地问道。

福伯叹了口气,目光望向远方:“你祖父年轻时,曾遇见过一位江湖侠客。那侠客用一把普通的铁剑,却使出了君子剑的精髓,护住了一方百姓。你祖父那时便立志,要用君子剑守护身边的人。”

林夏心中一震,原来君子剑不仅是一种武艺,更承载着一份责任与担当。他握紧了手中的剑,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君子剑练好。

午后,林夏继续练剑。他不再刻意追求速度,而是专注于每一个招式的细节和招式间的衔接。剑穗上的玉佩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摆动,发出清脆的响声,像是在为他伴奏。

练到 “朗月悬空” 时,他想起了福伯说的祖父在月光下练剑的事。他努力让自己的身姿更加挺拔,剑尖稳稳地停在鬓角,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这一刻,他仿佛与祖父的灵魂相通,感受到了那份对君子剑的执着与热爱。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了整个西跨院。林夏收剑入鞘,动作虽仍有些生疏,但已比之前流畅了许多。他看着自己被汗水浸泡得发白的手指,以及手腕上泛起的淡淡的红痕,心中却充满了成就感。 福伯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今日进步不小,但切不可骄傲。练剑之路漫长,需得持之以恒。” 林夏点了点头,望着天边绚烂的晚霞,心中对明天的练剑充满了期待。

他知道,自己离真正掌握君子剑还有很远的距离,但他有信心,只要坚持不懈,终有一天能像祖父一样,让君子剑在自己手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夜幕降临,西跨院渐渐安静下来,只有风吹过海棠树的沙沙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虫鸣。

林夏躺在床上,脑海中不断回放着今日练剑的招式,手指还在无意识地比划着。他知道,今夜的梦,一定与君子剑有关。 第二天卯时,林夏准时出现在西跨院。

晨露未晞,空气中带着淡淡的花香,他深吸一口气,提剑开始了新一天的练习。

“松风迎客”“梅影横窗”“清风送远”…… 一招一式,他都练得格外认真。阳光慢慢升起,照在他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铠甲。

练到 “朗月悬空” 时,他忽然感觉到丹田处有一股暖流涌动,顺着四肢百骸蔓延开来。手腕的酸胀感减轻了许多,剑尖在空中停留的时间也更长了。 福伯在廊下看得真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林夏已经找到了练剑的窍门,接下来的路,就需要他自己一步步去走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林夏在西跨院练剑的身影从未间断。他的剑技日渐娴熟,招式间的衔接越来越流畅,身上的伤痕也多了起来,但他从未退缩。 这天,林夏正在练习 “松风迎客”,忽然听到院外传来一阵喧闹声。他停下动作,好奇地望向门口。

只见几个家丁抬着一个大箱子,气喘吁吁地走了进来。 “这是老爷从江南带回来的,说是给少爷的。” 为首的家丁恭敬地说道。

林夏心中疑惑,走上前打开箱子。里面装着一套崭新的练功服,还有几本关于君子剑的古籍。他拿起一本古籍,封面上写着《君子剑谱详解》,书页泛黄,显然有些年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