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果然看着就很厉害(第1/3页)
作品:《娱乐:他不是搞科技的吗?》();
之后的一周,除去白天的工作时间,江倾都与景恬在一块儿。
他们也没有去酒店,而是住回了景恬在京城的房子,一套两百多平的大平层,离小米科技园不过四十分钟的车程,正好方便。
时光无声流淌,眨眼间,就来到了三月末尾。
清晨的微光透过落地窗,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光影。
江倾刚套上衬衫,景恬就将温热的咖啡递到他手边,顺手抚平他肩头的一处褶皱。
“中午能回来吗?”
她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温软,眼神追随着他。
“够呛。”
江倾抿了口咖啡,醇香驱散最后一点困意。
“今天得把感知融合的基线模型跑通,团队等着反馈。”
他俯身在她光洁的额角落下一吻。
“晚上想吃什么?我尽量早点。”
“你做的我都行。”
景恬仰脸回他一个温软的笑。
“等你回来。”
“好,走了。”
江倾笑着点头,转身走向房门。
景恬望着他的背影,面上笑容愈发温柔。
她喜欢这样的日子。
——
小米科技园主楼九层的智能驾驶研发区,空气里弥漫着咖啡的香气。
巨大的曲面屏幕上,复杂的算法框架图分布如繁星,数据流瀑布般滚动。
江倾没进单独的办公室,直接拉了把椅子坐在核心算法组中间。
“江顾问!”
年轻的p9工程师抬手示意,随即把面前的显示器朝他倾斜。
“昨晚按您提的思路,我们把lst的时序预测模块耦合了新的attention机制,仿真测试里无保护左转场景的误判率降了7个百分点!但鬼探头还是……”
“数据。”
江倾直接打断他,目光已经锁在屏幕上跳动的曲线。
“原始传感器时序流调出来,再看决策树在碰撞时间阈值上的判定边界。”
他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调出一组波形。
“这里,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的点云在时间戳对齐上还有微小抖动,融合层吃了脏数据。”
旁边负责感知融合的女工程师立刻俯身凑近屏幕。
“是同步时钟的精度问题?我们用的已经是最高规格的硬件了……”
“硬件有物理极限。”
江倾摇头,手指在几行代码上快速圈点。
“软件补偿。加一层基于运动状态的动态加权滤波,权重因子参考上一帧的轨迹拟合置信度。把上午路测车队新采的城区混合交通流数据灌进去,跑一遍看看。”
整个区域立刻响起密集的键盘敲击声。
江倾起身,走到另一块讨论白板前,上面画满了各种复杂路况的分解图示。
几个核心骨干立刻围拢。
“江顾问,关于您说的国内特色混合交通流建模。”
团队负责人递过电子笔,指着白板上一个画满自行车、三轮车、行人乱穿的十字路口模拟图。
“我们尝试用强化学习模拟博弈策略,但计算开销太大,实时性很难保证。”
“博弈是结果,不是方法。”
江倾接过笔,在混乱的路口中心画了个圈。
“核心是预判意图。别把它们当障碍物,当有明确目的地的动态实体。”
他在几个乱穿的自行车图标旁快速标注。
“提取特征,轨迹历史、速度变化模式、甚至……车身摇摆幅度。一个急着送外卖的电瓶车和一个遛弯的大爷,行为模式能一样吗?”
他目光扫过众人。
“用轻量级的行为意图分类器打头阵,筛出高威胁目标,再针对性调用深度模型。资源要花在刀刃上。”
“明白!”
众人齐声相应。
整个上午就在这样高速运转的讨论、调试、验证中飞逝。
小米餐厅打包的盒饭送进来时,江倾正和团队一起盯着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的路测车队传回的画面。
一辆测试车正小心翼翼地汇入晚高峰前略显拥挤的辅路。
“注意右前方那个骑共享单车看手机的小哥!”
一名工程师突然指着屏幕一角。
画面中,一个年轻人单手扶把,低头看着手机屏幕,车身摇摇晃晃地朝着机动车道斜插过来。
车辆系统似乎有些犹豫,减速不够果断。
“决策延迟了!”
有人低呼。
江倾没说话,手指在连接测试车的终端上快速输入指令。
屏幕上,代表车辆规划路径的蓝色线条陡然变得更加清晰,一个果断的减速与轻微避让动作流畅完成,与那心不在焉的骑手擦身而过,安全距离保持得恰到好处。
“漂亮!”
团队负责人忍不住拍了下桌子。
“江顾问,刚才那一下怎么判的?”
“意图分类器把他标记为【高威胁-注意力分散】。”
江倾指着旁边一个小窗口跳出的实时分类结果。
“触发紧急避让预案,权重压过了舒适性参数。”
他拿起已经微凉的盒饭。
“算法框架基本通了。下午把今天发现的十七个rner case整理成文档,明天集中火力优化鲁棒性。”
“是。”
一众工程师干劲十足应道。
傍晚时分,夕阳把小米科技园玻璃幕墙染成金红色。
江倾走出大楼,周正楷的车已经等在门口。
“回去。”
他坐进后座,揉了揉眉心,高强度脑力劳动后的疲惫感涌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