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初立山头百事兴,约法三章定军心!(第2/3页)
作品:《重生1976,从送来知青媳妇开始!》“我……我敢!”林涛的声音都在发颤。
叶凡的第二个电话,打回了江城,却是打给了孙玉良老爷子。
“孙大爷,我是叶凡。卫东在你身边吗?”
“在,在呢!”孙玉良的声音激动得像是要哭出来,“叶先生,您……您可真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卫东在城里机械厂,已经是技术骨干了,厂长天天夸他!”
“大爷,城里机械厂的池子,太小了,养不住卫东这条龙。我现在在北京,成立了一个国家级的技术中心,缺一个能镇得住场子的总工程师,负责设备研发和制造。我想请卫东过来帮我。待遇,您放心,绝不会比现在差。他父亲的病,我也会安排到北京最好的医院来治。您老,舍不舍得放人?”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随即,传来了孙卫东那带着浓重口音,却无比坚定的声音。
“叶先生!只要您一句话!我明天就买票!这条命,以后就是您的!”
两天后,一个皮肤黝黑,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工装,背着一个沉甸甸帆布包的年轻人,出现在了四合院门口。
正是孙卫东。
他看到叶凡,这个在修车摊上被一纸调令砸晕的汉子,“噗通”一声,就要跪下。
叶凡一把将他扶住,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大男人,不兴这个。以后,咱们是兄弟。走,带你去看看咱们的江山!”
当孙卫东站在那片荒草丛生的研究所里,听着叶凡描绘着未来的蓝图——这里将诞生中国自己的光刻机,这里将生产出最纯净的半导体材料,这里将成为让全世界都为之侧目的技术圣地。
他激动得浑身颤抖,眼眶通红。
他知道,自己的人生,从踏上北上火车的那一刻起,已经彻底改变了。
人,有了。
林涛负责理论和项目管理,孙卫东负责实践和设备制造,一个务虚,一个务实,形成了完美的互补。
接下来,就是钱和资源。
叶凡拿着任命文件和公章,正式去科学院相关部门报到。
负责接待他的,是科学院后勤保障与资源调配处的一位副主任,姓吴,叫吴建国。
一个四十多岁,戴着黑框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浑身散发着浓郁官僚气息的中年人。
吴主任对叶凡这个空降的,年轻得过分的“中心主任”,表现出了官方的客气和骨子里的轻慢。
“叶主任,年轻有为啊。”吴建国推了推眼镜,皮笑肉不笑,“中心初创,百废待兴,我们处里肯定会大力支持。这样,你先打个报告上来,需要什么人员编制,什么设备,多少启动资金,都写清楚。我们研究研究,走一下流程。”
叶凡一听就知道,这是要给他穿小鞋了。
一个“研究研究”,一个“走流程”,就能拖你三个月。
“吴主任,我们中心是中央特批的试点单位,文件上写了,特事特办。”叶凡不卑不亢。
“哎,话是这么说。”吴建国打起了官腔,“可规矩就是规矩嘛。科学院这么大的家业,几十个研究所,上万口人,都要吃饭,都要搞项目。你一来,就要这要那,不合规矩,我们也很难办嘛。叶主任,你也要体谅我们的难处。”
他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摆明了就是一副“我就这样,你能奈我何”的架势。
叶凡心里冷笑一声。
他知道,这种人,你跟他讲道理,讲文件,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