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绣坊重开江南日,一纸战书惊京华!(第2/3页)

作品:《重生1976,从送来知青媳妇开始!

谁家有祖传的顶尖桑蚕丝,谁家藏着失传的古代植物染料配方,他都能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然后再由叶凡出面,用重金和诚意,将其一一收归麾下。

短短半个月,“雪”字号绣坊,已经从一个草台班子,变成了一个拥有最顶级人才、最顶级原料、最顶级技术的,武装到牙齿的“梦之队”。

柳如雪是整个绣坊的灵魂。

她不再仅仅是一个设计师。

她每天都和师傅们待在一起,亲眼看着自己的画,如何在一针一线间,被赋予新的生命。

这种创造的喜悦,让她整个人都散发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彩。

她和苏文清的合作,更是达到了一种心意相通的默契。

有时候,她画稿上一个随意的留白,苏文清就能领会其意,用最精妙的“留水路”针法,绣出水波荡漾的空灵感。

而苏文清在针法上遇到的瓶颈,柳如雪也能从绘画的角度,给他提出全新的思路。

“这已经不是绣了。”一天下午,看着那幅即将完成的《锦鲤抄》,柳如雪由衷地感叹道,“这是在用丝线,重新画一幅画。”

苏文清抚着自己花白的胡须,眼中是藏不住的骄傲:“不,丫头。是我们一起,创造了一件,这个世界上,从未有过的东西。”

那幅《锦鲤抄》双面异色绣,已经接近完工。

正面,九条锦鲤在深邃的池水中追逐嬉戏,红得耀眼,活得灵动,仿佛下一秒就要破“布”而出。

而背面,则是一片宁静的荷塘,几片残荷,一轮冷月,意境萧索而高远。

一面是生命的绚烂,一面是岁月的静好。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境,在同一块丝绸上完美共存,带来的视觉和心灵冲击,足以让任何看到它的人,都为之失语。

就在绣坊里一片欣欣向荣,所有人都沉浸在创造的喜悦中时,一封从北京加急寄来的信,像一块巨石,砸进了这片平静的湖面。

信是“静心斋”的管家寄来的,里面只有一张剪报,来自一份在京城上流社会流传的时尚杂志。

剪报的整个版面,都被一条触目惊心的标题所占据:

“法国第一奢侈品牌‘兰蔻’集团携手高氏实业,倾力打造‘东方神韵’系列,即将登陆北京!”

下面,是大幅的宣传画。

几个金发碧眼的模特,穿着设计得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所谓“旗袍”,手里拿着印着龙凤图案的丝巾,摆出各种僵硬的姿势。

那设计,在柳如雪和苏文清这种真正的行家眼里,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它充满了西方人对东方元素肤浅而傲慢的想象,将龙、凤、祥云、牡丹等各种元素,粗暴地堆砌在一起,毫无美感,只剩下浮夸和廉价。

可偏偏就是这种东西,却被吹嘘成了“中西合璧的艺术结晶”,“引领国际潮流的东方美学”。

最关键的是,剪报上明确写着,该系列的全球首发仪式,将于一个月后,在北京的“王府饭店”举行。

届时,将邀请国内外名流、各国使节、以及所有高端商场的采购代表参加。

“他!”秦武看完剪报,一拳砸在石桌上,震得茶杯嗡嗡作响,“这帮孙子,太阴险了!他们这是想抢在咱们前头,把‘东方奢侈品’这个概念给定义了!等他们大张旗鼓地搞完,咱们再拿出东西来,不就成了跟风的仿冒品了吗?”

李麻子也一脸凝重:“没错。高家在海外经营多年,跟这些大牌关系匪浅。兰蔻这个牌子,在国际上名气极大。他们两家联手,声势浩大,到时候媒体一宣传,普通人哪分得清谁好谁坏?只会觉得,人家那才是正宗的,咱们这个,就是个小作坊的山寨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