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记住了,你是大奉宁王!(第2/3页)

作品:《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

先前在军营时,他和奉帝就吵过。牙齿和舌头都会打架,更别说他们两兄弟了。有回他们遇到个流民来军营偷吃的,正好就被抓了。</p>

奉帝主张依律惩治,包括值守巡营的士卒都要受罚,以此杀鸡儆猴。让个流民混进军营,如果是奸细来刺杀又当如何?</p>

所以,全都得要重罚!</p>

包括胆大妄为的流民!</p>

宁阙则给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士卒们的确是该罚,可这流民也是没了活路。但凡有的选,岂会冒着危险跑军营来偷吃的?如果流民有罪,他们这些勋贵岂不是更有罪?</p>

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流民只是为了口吃的,没必要太过苛责。法理不外乎人情,绝不能因此重罚。</p>

因为这事两人争得不可开交。</p>

最后还是老宁王出面,认可了宁阙的做法。因为经过他的调查,发现流民是受灾逃至西陲的。家中老母病重,临终前就只想吃口饱饭。</p>

老宁王亲自送了些饭食,让老人家有口饱饭吃。流民将其母安葬后,最后选择从军。他作战极其勇猛,最终为保护老宁王而战死。</p>

他和奉帝之间常有争执。</p>

有时候甚至能争得面红耳赤。</p>

别说他了,很多朝臣都曾吵过。</p>

他们身份不同,考虑的也不同。</p>

很多时候都是求同存异。</p>

治理国家不能只有一种声音。</p>

奉帝有时确实很偏激。</p>

但他的优点就是擅于听取意见。</p>

同样知道忠逆耳的道理。</p>

……</p>

宁阙很是认真,抬手长拜。</p>

“如果以兄弟身份,我可以处处都听皇兄的。可若是君臣之道,臣弟必须得站出来,就算是因此受罚,臣弟也绝不能退让!”</p>

“你还当上御史了?”</p>

“这是人臣本分。”</p>

宁阙依旧是寸步不让。</p>

在朝堂有时候没心眼反是好事。</p>

特别是留个耿直的评价,更安全。</p>

最起码皇帝不会觉得你心怀不轨。</p>

欧阳征会被重用,就是这道理。</p>

临淄郡距离长安很远。</p>

但是,距离齐王却很近。</p>

如果不够忠心,必会被策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