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守边劝牧,徙民!(第2/3页)

作品:《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

“说说看。”</p>

“将囚犯、刑徒、奴隶迁至朔方。由他们负责筑城干活,再多抓些辽人奴隶,为大奉放羊牧马,尽可能地自给自足。”</p>

奉帝皱了皱眉。</p>

不得不说,这法子还行。</p>

也算是最符合他想法的。</p>

毕竟大奉现在就是这么做的。</p>

好比林疆,就已被迁至朔方。</p>

“这么做没有任何意义。”</p>

“人太多会令粮草不足。”</p>

“人太少则让守备力量不够。”</p>

“采用轮戍,同样也不行。”</p>

宁阙缓步走出,淡然道:“此外还要解决个问题,就是戍卒思念亲人该如何办?先前戍守雁门,是因为处于战事状态。而现在夺回朔方,肯定不能再用老办法。”</p>

“指出问题来,有谁不会的?”</p>

“宁王有何高见呢?”</p>

顾渊寒着脸冷冷开口。</p>

百官面面相觑,也都在思索。</p>

因为这是个极其现实的问题。</p>

也没人能想到解决办法。</p>

“小宁,说说你的想法。”</p>

“很简单,八个字!”</p>

“哦?”</p>

“囤戍守边,劝民牧羊!”</p>

“何解?”</p>

宁阙缓步走向中间。</p>

&amp;gt;&amp;gt;抬手指向地图。</p>

“首先在军中征集消息,戍卒可选择是否留在朔方。若是想回家的,便让他们回去。留在朔方的,则可将其至亲迁来。同时分给他们牛羊战马,由他们负责放牧。”</p>

“士卒也是人,也有其需求。妻儿远在千里之外,心里也不踏实。此外戍边最麻烦的就是轮戍,毕竟戍卒就待两年,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力。如果长时间戍守,他们更能适应当地,对付胡戎也能更有经验!”</p>

宁阙自信一笑。</p>

所却是令百官哗然。</p>

犹如洪钟大吕,震耳发聩。</p>

实际上这并不稀奇。</p>

古代王朝也经常用到。</p>

就是所谓的屯田戍边。</p>

最早是西汉时期的晁错提出。</p>

哪怕在现代社会,同样有运用。</p>

也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生产兵团。</p>

主体结构上是一样的。</p>

细节上肯定不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