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第3/3页)

作品:《新官路商途

夏侯江、熊志远他们也是看到最终的资产重组方案之后,真正搞清楚星视集团在谋划什么,</p>

“万洲投资是邝家的产业,早年做珠宝首饰发家,八十年代以后涉及地产、金融投资,规模整体上要比华兴集团高一些。邝家老三邝华荣是荃湾区议会**,三月初代表荃湾区议会向特区**,提出要在荃湾地区拿出一块地,规划建设专门的产业园区,效仿台湾、新加坡,大力支持资讯(信息)科技产业发展、抵挡金融风暴冲击的动议……”</p>

荃湾与将军澳一样,都是香港八十年代之后新开发起来的新市镇,目前也是全香港不多的实体产业重镇了——天盈电子商务的办公、中转仓储基地,就是荃湾的葵涌码头。</p>

夏侯江、熊志远他们对香港当地的人跟事都是非常熟悉。</p>

他们看到星视集团拿出来的新资产重组方案,除了向星视集团的股东,增发四亿新股,收购星视集团全部资产外,还将额外向万洲投资在内的三家投资机构,增发近九千万新股,总计融资十三亿港元,就立刻明白星视集团借壳上市之后,真正要做的大动作,就是承接荃湾资讯(信息)产业园的开发建设乃至运营。</p>

“郑仲湘九一年从家族借得三十亿港元创办星视集团,九三年将星视集团的卫星传播业务作价九亿六千万美元出售,算是赚到一笔。而他这些年来,郑家的业务他基本上都不去插手,很显然也是憋足了劲,想要叫他老子郑基胜以及他那个被当榜样和接班人的大哥郑仲矩看到,他自已能在郑家之外干出一番事业的;他憋足了劲想要向全港民众证明,大家对他的‘小巨人’称谓是名符其实的,”</p>

萧良坐在夏侯江最近廉价新购置的游艇里,神神叨叨的说道,</p>

“所以说啊,我看到星视有借壳的迹象,就认定郑仲湘这次要玩一把大的……”</p>

“郑仲湘这次算是将全盘计划都披露出来,重组方案获得通过,复牌交易第一时间就会受到资金的追捧。你就算想再多增持一些股票,恐怕很难找到合适的位置进场了!”</p>

熊志远这时候更后悔被晃点了,最后对八号仔的持仓竟然降到八十万港元,心想等八号仔复牌交易,股价被疯狂涌进的资金再拉高一大截,除了将手里极有限的股票抛售止盈,应该很难再找到进场的机会了。</p>

“目前这一切还只是郑仲湘这些人联合邝家推出来一个计划,特区**也还没有正式批准,谁知道有多少波折,”萧良笑道,“真要买入,机会肯定还是有的……”</p>

自九四年万维网()问世,互联网开始引起公众的注意,到九六年时大部分美国的上市公司,一个对外公开的网站已经成为必需品。</p>

欧美这时候也逐步认识到,互联网除了具有免费出版及即时世界性资讯等特性外,还具备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直接商务(电子商务)及全球性即时群组通讯等全新的特征。</p>

欧美的投资圈也已经普遍认识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商业模式终将兴起,谁都渴望成为首批以新模式赚到钱的人。</p>

亚洲各个国家、地区是要滞后一些,但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信息(资讯)技术企业也都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在金融风暴之前,相应的上市公司股价涨得更高,而哪怕此时正遭受金融风暴的冲击,这类股票的交易活跃度,也要远远高过传统上市公司的股票。</p>

不过,萧良很清楚,现在还没有到互联网泡沫最疯狂的阶段,甚至在最疯狂的阶段来临之前,美国纳斯达克指数,还将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牵连,遭受一波重创,相当于最终壮烈飞向辉煌死亡之前,猛的来一个下蹲。</p>

无论是郑仲湘,还是他手下周培薇、陈逸森、林杰这些人,亦或万洲投资这些合作者们,他们能排除掉纳斯达克指数重创的干扰,完全不给他们再次建仓的机会吗?</p>

不可能的!</p>

郑仲湘、周培薇、陈逸森、林杰这些人此时对星视集团未来的妄想,相比较疯狂真正来临时所能达到的巅峰,还远得很呢!</p>

萧良今天是给郑仲湘开价了,也确实是一种试探。</p>

事实也不出他所料,每股二十五元就已经达到这些人此时所能想象的下限了。</p>

萧良这次亲自赶到香港,还决定在香港住一段时间,一是盯着星视集团什么时间借壳上市,二是盯着亚洲金融风暴的余波,什么时候将进一步扩散到欧美发达国家,还有就是盯住香港各主要期货关键交割日的动作。</p>

这些将共同决定他们最终的抄底时机……</p>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