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 我上我也行(第2/3页)
作品:《新官路商途》由于新一轮的增发,蜗巢新技术投资独占一半,新筹集资金也主要用于oem产能建设,不涉及实际控制人以及主营业务变更,同时又是以20%的溢价进行增发,股东大会以及香港证券监管部门基本上都是第一时间予以通过。</p>
证券市场也对鸿盈科技的溢价增发以及过去一年的发展,予以充分的肯定,新股增发完成后第一个交易日,股价暴增30%,令鸿盈的市值上涨到一百三十亿港元。</p>
鸿盈科技通过这次增发,获得四十亿港元的新增资本,鸿盈科技工业园的建设再次提速,众多证券投资分析机构以及财经媒体,都纷纷对鸿盈科技的发展予以正面的肯定。</p>
同期受到市场关注跟青睐的重大消息,便是星视电讯控股的晶辰微电子,在dsp芯片开发取得重大突破。</p>
众多分析机构、财经媒体纷纷赞誉星视电讯这次是完成了从资本运作巨头到科技巨头的嬗变。</p>
星视电讯在全球科技股山崩海啸般的股灾背景下,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也经历了极其惨烈的暴跌。</p>
郑仲湘联合几名主要投资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将星视的市值维持在千亿左右。</p>
这次受利好消息刺激,四月份星视电讯总算迎来一波真正意义上的修复性上涨。</p>
虽然还有不少损失惨烈的投资者急于套现离场,压制了星视电讯的股价表现,但星视电讯市值最终站稳在一千两百亿港元以上,期间还一度上冲一千五百亿港元,在如今科技股依旧惨淡的市况下,可以说是相当难得了。</p>
这也给了郑仲湘以及其他投资人很大的信心,星视电讯内部的矛盾也得到缓解。</p>
鉴于晶辰微电子的出色表现,以及星视通讯电子自身品牌也于第一季度成功实现盈利,星视电讯新一期的董事会议,也最终通过加强芯片、通信及消费电子技术研发投入的决议。</p>
虽然过去这几年星视电讯在通信及消费电子业务累计投资超过一百四五十亿之巨,但主要还是资产项的投资。</p>
比如收购手机合资工厂,收购星视科技园,都是收购现成的资产;出资入主星视恩益,也是推动八英寸晶圆制程线的建设;出资参与对宏亚科技的持股,主要也是支持宏亚科技发展自有品牌,进行产能建设。</p>
去年新荣公司成立以来,星视对星视通讯电子追加十亿的注资,也是用于oem的产能扩张。</p>
星视这几年真正流向技术开发的投资,占比还是相对低的。</p>
注资晶辰微电子等公司,推动一系列芯片的设计开发算是星视最重头的技术投资,但总的投资规模也不足十亿港元。</p>
星视通讯电子最为核心的手机产品技术研发,在袁可飞等人的极力争取下,年预算也不到两亿港元。</p>
星视在秣陵成立的科创投资基金,扶持上游供应链科技企业发展,但截止目前投入还不到两亿港元;相比盈投控股同期成立的同类型科创投资基金,短短三年时间,投出的总资金规模即将突破二十亿港元,确实令他们相形见绌太多了。</p>
星视电讯这次决定对芯片、通讯及消费电子领域新增二十亿港元的投资,其中一半将侧重于技术开发,可以说是难得的改变。</p>
&gt;gt;星视电讯垄断香港电信、互联网运营市场70%以上的份额,每个季度都能贡献十数二十亿港元的净利润,现金流是不会缺的,关键是这些利润最终流向哪里。</p>
郑家自六七十年代崛起港岛以来,惯用的生财术,都是从别人手里收购或并购优质资产,然后吃红利,又或者行情看涨时出售,罕有自己从无到有的去建设、经营一项优质资产。</p>
长和实业旗下的港口、电讯、零售以及能源等核心业务迅速壮大起来,大多如此。</p>
长和实业早期赖以发迹的地产业务,也喜欢直接买成熟的楼宇运营吃租,又或者买入白地捂盘待涨,少有积极开发。</p>
郑仲湘创办星视,借壳上市后几次融资扩大规模,虽说并没有得到郑家的直接资助,但前后入局的投资人,其实都是这些年跟着郑家风风雨雨,一路走过来的合作者。</p>
这些投资人与郑仲湘一样,都难免深深打入郑家郑基胜的烙印。</p>
星视与香港电讯的合并,说白了就是郑家这些年来一贯吃租思维的延续。</p>
当然,星视电讯这一次的董事会议,要说是多巨大的改变,却也未必。</p>
毕竟星视电讯这次放弃了对添美网、趋势网的跟投,实际也是所谓的短线止损止盈思维作祟,无意为新兴产业的长期发展,承担额外的风险。</p>
晶辰微电子在dsp芯片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在秣陵也是引起很大的轰动。</p>
晶辰微电子入驻星视科技园,是秣陵市委市**当年引进的重点项目。</p>
当时除了进行广泛宣传外,秣陵市委市**还专门组织了第一届秣陵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论坛为之造势;萧良、许建强、沈君鹏以及罗智林也受邀参加了那一次的论坛活动。</p>
秣陵市委市**四月底专门联合秣陵大学、星视电讯,为晶辰微电子第一款dsp芯片发布,召开盛大的新闻发布会。</p>
萧良这一次却是“婉拒”了秣陵市委市**的邀请,没有出席新闻发布会,中午时分蹲在国贸大厦北广场的花坛边,看到隋婧出现在从大厦汹涌而出的人流之中,忙举手挥舞示意。</p>
隋婧与同行的同事分开,快步走过来嫣然笑道:</p>
“就一点小事,你还真有闲工夫请我吃饭啊?”</p>
“事情是小,但一顿饭都不请,我心里得内疚多久啊?”萧良说道。</p>
“是怕你妈唠叨吧?”隋婧笑道。</p>
萧良**有个亲戚,原先是省五矿公司下属一家单位的职工,早两年就已经下岗了;萧良也不知道**从哪里发现这个亲戚下岗时,有一项补助政策没有享受到,特意请隋婧帮忙解决。</p>
既然请隋婧帮了忙,自然就得由萧良出面请客吃饭表示感谢。</p>
“我有表现得那么不情不愿吗?”萧良问道。</p>
中午时分有不少五矿公司的同事,从国贸大厦走出来觅食,他们看到隋婧跟一个长相英俊的青年站在大楼北广场前说话,虽然没有谁硬凑过来盘查根底,却也是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p>
“你中午想吃什么,我们赶紧过去,不要再待在这里给人参观了。我怎么感觉有不人看我的眼神很不善啊?就是请你吃顿饭,还能得罪那么多人?”萧良将烟蒂掐灭在花坛里,站起来伸手要帮隋婧将看上去颇为沉重的挎包接过来。</p>
隋婧独立惯了,没有让人帮她拿包的习惯,指着大楼北面的巷道,说道:“走过去有家名典咖啡,我们过去吃商务餐吧?我正好还有点工作,得赶在下午上班之前做完交上去!”</p>
秣陵、东洲近年来陆续开了不少咖啡厅,大多兼营西餐、商务简餐。</p>
萧良与隋婧走到巷道深处的这家名典咖啡,正是这种风格,装修也颇为精致,这个点没有什么客人,他们就在靠窗的半开放式卡座里坐下来,点了茶水与商务简餐。</p>
隋婧将笔记本电脑从挎包里拿出来,接上电源就专注的处理起文件。</p>
萧良没有什么事,托着下巴看着隋婧专注工作的样子:</p>
虽然都二十八岁了,却似乎与刚相识时没有什么变化,五官精致大气,眼眸明亮迷人皮肤甚至还更为白皙、娇嫩,大概是进五矿公司后,不需要再像以往在刑侦队时需要训练,出外勤。</p>
隋婧上身穿一件白色的衬衫,工作时袖管挽起来,人显得很干练;衬衫的下摆束进棕色长裤里面,显得腰肢纤盈,长裤绷得有些紧,腿还是那样的修长、结实。</p>
“隋经理陪朋友出来吃饭,还不忘忙工作啊?”</p>
这时候有几个青年男女鬼鬼祟祟的走进咖啡馆,看到隋婧与萧良坐在靠窗角落的卡座里,其中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女人,扬声跟隋婧打招呼。</p>
“哦,有点事没有做完。”</p>
隋婧回头见是其他部门的同事过来吃饭,挥了挥手算是打过招呼,也没有刻意站起来给萧良以及这些同事做介绍——她自己都嫌烦。</p>
隋婧这时候也正好将工作处理完,她将电脑合上扔到一旁,将服务员已经端上来的简餐移到跟前,边吃边跟萧良聊天:“不会觉得陪我出来吃饭很无聊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