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舌战群儒(第1/3页)

作品:《罗旭叶姗姗

晕散,是行话,古玩术语。</p>

指的是瓷器表面的绘纹边缘不够清晰,就好像一滴水落在宣纸上,朝着四方外侧慢慢阴湿,从而导致边缘扩大的效果。</p>

行里也有人管这种现象叫“洇”!</p>

一般青花瓷会出现一些晕散的情况,因为青花瓷以青蓝料和白釉底为主,所以在青白交界处,这种晕散效果就更加明显。</p>

反观珐琅,其实极少出现晕散,比如这个康熙御窑瓶,胭脂红地,本来颜色就深,那么边缘颜色若稍有晕散,也非常不易被发现。</p>

所以,这种晕散出现的地方,便是底!</p>

因为底是白釉的,胭脂红款,一旦晕散,便会在白釉地上显现出来。</p>

只不过这个赏瓶的底因为被动过,去除了晕散效果,所以罗旭才从表面发出的贼光判断其先前有晕散!</p>

一般来讲,老物件儿所散发出的光泽被称为宝光,相比较于贼光更加温润,这是包浆所导致的,而贼光则是玻璃镜面光泽,一旦看到,行家都会起疑心。</p>

而这个物件儿由于贼光面积小,再加上有再做旧工序,所以非常不容易被察觉。</p>

“这……”</p>

谢作云倒吸了一口气,显然也发现了底款周围有很小的面积竟然泛出了贼光。</p>

“这里的确好像动过!”</p>

“谢老,我觉得不必太过紧张,这底款的确带着不大的贼光,可也不能证明就是赝品,毕竟其他地方都没有问题!”</p>

这时,谢作云身边的一人说道。</p>

罗旭摇头而笑:“专家?还真特么严谨呢!你不知道,任何一个物件儿,哪怕有千百处都是对的,但凡一处不对,就一定是赝品吗?”</p>

“小伙子,你这就有些矫情了,照这么说来,千百年留下的物件儿,难免都有些瑕疵,那就都是赝品了?”那人冷笑道。</p>

“你还真是会偷换概念,不对就是不对,瑕疵是瑕疵,能混为一谈吗?这底款曾有晕散,这就说明问题!”</p>

罗旭指着西番莲纹赏瓶说道。</p>

这时,另一人摇了摇头:“就算有晕散,也不能证明是假的,颜料成分、釉料的流动性,还有烧制工艺,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晕散,这根本就是一种正常现象!”</p>

听到这话,一旁金雨墨柳眉微蹙。</p>

的确,毕竟是古人烧的东西,不能和现代工艺对比啊。</p>

若是因为工艺上的一些瑕疵留下晕散,也并不是不能解释的。</p>

罗旭……真的想错了吗?</p>

可谁知罗旭却露出嫌弃的表情。</p>

“哟哟哟,还正常?正常个屁!”</p>

“你……”</p>

几人都是一脸愤怒,不过金雨墨却是转过头,不让他们看到自己憋笑的表情。</p>

罗旭白了一眼那人:“您刚刚所说的颜料、釉料和工艺导致晕散的说法都存在,但……错!别忘了,这可是御窑!烧制工艺和用料甚至是我们现代所比不了的!”</p>

说着,罗旭又看向谢作云:“所以,谢老……这只有一个结论!”</p>

谢作云吞了一口唾沫,缓缓开口道:“小罗,你说的是……回窑?”</p>

“没错,也叫覆烧,这个物件儿是老底、老釉,再加上极高的仿造工艺做出的赝品,但由于底是老的,再入窑便成了第二次烧,这晕散效果……就是这么来的!”</p>

罗旭说完,谢作云沉默了半晌,虽未开口,但没有再反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