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妙计安大事(第2/3页)
作品:《大魏芳华》将军丁奉以前虽是陆逊的部将,但陆逊死了之后,丁奉便投奔了诸葛恪,算是自己人。因为诸葛恪与陆逊,都是支持太子的人;诸葛恪也没有计较、陆逊之前总是毫不留情地给自己负面评价,仍单方面对陆逊保持着尊敬,所以赢得了不少将领的好感。</p>
诸葛恪遂主动问道:“承渊有何见解?”</p>
丁奉向诸葛恪抱拳道:“仆以为,至关重要的抉择,大将军应????????????????慎重思量!”</p>
果然见丁奉一脸凝重,十分严肃的样子。诸葛恪的神情也随之一凛。</p>
众将沉默了一会,诸葛恪终于开口道:“我是这么认为的,此役我军虽暂落下风,但尚能一战。先可连夜派人去徐塘,请朱丞相(朱据)率兵北击,攻打渡濡须水西岸的贼军,引秦亮军调兵去救,以分贼军!并下令濡须山七宝山的全端、留略二将,出城突击贼军,加大贼军西岸压力。”</p>
诸将听到这里,一阵议论,渐渐打破了屋子里的沉默。</p>
徐塘就在东兴堤的南边,是吴国在此地的一个水军据点。因为魏军先前在居巢屯驻大军,对峙了半个月,当时的形势日趋紧张,丞相朱据便也率援军赶到了徐塘。</p>
诸葛恪接着说道:“我大军主力则连夜赶往羡溪南岸,先脱离战场。明早佯作向羡溪城溃退,沿路扔下一些辎重、财货,让贼军轻敌,混乱哄抢。待到贼军追赶、出现疏漏时,我军便忽然调头反击!同时以精锐兵马乘船,沿着羡溪、直揷贼军纵深,攻其侧翼腹背;配合正面掩杀,定可反败为胜!”</p>
大伙听到这里,立刻又有了希望,不少开始附和支持诸葛恪,还有人赞道:“大将军妙计!”</p>
此时将军朱异没有急着反对,倒是丁奉说道:“此计虽妙,但我军也有短处。”</p>
诸葛恪知道,丁奉不会为了反对、而故意与自己唱反调,遂道:“承渊但说无妨。”</p>
丁奉道:“离开东关半岛之后,地形变得更加广阔了,无法再想今日一样、只须防备大阵正面。贼军骑兵活动的地方,会变得更大,可迂回突击、来去袭扰。”</p>
诸葛恪“唔”地一声,皱眉沉吟片刻道:“承渊之,不无道理。不过沿着河流作战,我军的战船机动优势也很大。况且羡溪流域开辟了许多稻田,水田、水渠也能限制贼军骑兵快速驰骋,敌骑恐怕无法抵消其水军弱点。”</p>
部将也道:“到了羡溪下游,不但战船能行,楼船亦能驶入河道了。”</p>
另一个武将道:“就算我军不反击贼军,贼军的骑兵也能先追上我们,防御殿后、同样要与贼军交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