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西行漫记(第2/3页)

作品:《六零年代,从六道杠开始进步

沪上男生陆铭、京城的李登峰、蒋彤和花城女生孙琪在隔壁车厢。

其实宝根以为应该是四个男生住一个卧铺房间的,可在自由选择的环节,陆铭、李登峰都刻意避开了自己,倒是苏雯和赵如意主动选择了和他一个房间。

而另一节车厢住着来自北越的少先队员,只不过中间的门被一直锁着。

宝根眼前的桌子上放着一个新搪瓷茶杯,上头印着红字“人民大-会堂专用”。

还有新发的军用水壶、铝制饭盒、本子和钢笔。

本子扉页上是慈父的头像,而钢笔上则是印着“全世界无产者大团结”。

宝根耳朵很灵,他刚才偷听到列车员说北越那边把本子都退了回来。

将本子和笔都塞新发的帆布包里,帆布包上“兔熊友好”的字眼显得那样的讽刺。

如今的兔子是名符其实的孤勇者。

窗外的农田里,公社社员们在忙着劳动,田边插着红旗。

带领的老师之一季老师来到宝根的车厢。

他需要现场带着孩子们看着窗外的劳作场面进行某方面的教学。

宝根默默的掏出自己的旧笔记本开始做笔记。

态度代表觉悟,这个很重要。

火车是九点一刻从京城出发,在中午十二多点抵达青龙桥站。

宝根八人被老师们带着下车,集体向詹天佑铜像敬礼。

敬礼完毕之后登车就是午饭时间,每人两个红色馒头——三合面加玉米面做的,硬邦邦的能敲响车厢。

早在上车后宝根就去车厢连接处接了一壶开水,如今的温度刚好。

在上次与北俄同学交流的时候,宝根便听那些北俄学生提到过这种馒头。

国内供应的这种馒头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毕竟全是真正的口粮没有代食品存在。

可那些北俄孩子却在低声笑着说只拿那东西当橡皮擦用。

宝根想到这个便有些想笑——乌鸦笑煮黑罢了,北俄国内的食物供应也不是多富裕。

说这种馒头硬,如果换成一棍子能敲晕人的法棍,怕他们又是另一种态度。

把温开水倒入铝制饭盒里,宝根还偷偷放了一点盐,泡着馒头飞快的吃完。

苏雯几个都有学有样,只有隔壁的几个学生都匆匆的跑去打水,可等水温合适的时候馒头已经彻底凉了。

饭后是一块小小的巧克力。

这待遇真心不错。

沪上益民食品厂出品的,双面印有中俄文字。

只不过这东西必须当着老师们的面吃完,谁也别想藏着。

还有一个,吃饭的时候必须注意不要弄到新衣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