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功利(第2/3页)

作品:《六零年代,从六道杠开始进步

这年头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能遇到个小老乡可太稀罕了。

而且这位叫骆银芳的事正好和宝根是一个市出来的、人家的老家就在宝根老爹上班的煤矿边上。

缘分啊!

“新来的知青们同志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这时进来一个年轻人,穿着半旧的军大衣,满脸都是温和的笑容,口音带着一些沪上的味道。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前几天来到这里的沪上知青,也是这里临时成立的志愿队队长。”

“我叫贺昌桂,我们先来几天,大家如果有什么想问的可咨询下我,我随时欢迎!”

张宝根发现房间里不少之前来的知青都笑着对这个贺昌桂点头,但也有几个沪上知青偷偷冷笑了一下。

而这几个干事里领头的对着贺昌桂点点头,口头上表扬了几句。

唐向阳几人看在眼里,嘴角都有了一丝笑意。

京城这样的人很多,为的都是往上爬。

贺昌桂过来打了个招呼,只待了半分钟便向女同志宿舍那边走去。

他必须赶在大家安顿完之前给今晚所有抵达的知青一个良好的印象。

帮不帮得上忙先两说,起码要让这些人先入为主的认为自己是师部看好的知青代表。

贺昌桂是带着野心来天山之南的。

因为政z部孙主任临时不在师部,导致他们的报到延迟了五天。

他立即抓住这五天能滞留师部的机会四处活动和表现,已经成功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可,也在师部一些老职工那里混了个脸熟。

综合他这几天收集到的信息,贺昌桂对于自己的去处有了明确定目标。

农三师成立才几年时间,团级单位很少,多数都是农一师和兵团转过来的农场和牧场。

不过贺昌桂打听过,哪怕是在最“富裕”的前进农场,劳动量也相当的大。

更别说位于边境的托云牧场和叶城牧场。

去那里真遭罪。

尤其是托云牧场,海拔普遍在3000米以上,运输靠骡马、走路靠脚板,从那里出来到最近的苏约克村,在天气最好的时候也要走上三天。

苏约克村说是一个村,其实就是十几户柯尔克孜族牧民的聚居点,也是比牧场更靠近边境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