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文人误国3/4(第3/3页)

作品:《带着淘宝回明末

这小老头皮笑ròu不笑的盯着洪承畴,一副看你怎么办的**表情。</p>

“此人莫非就是监军张若麒?”</p>

朱由光心中猜测,能在这样满是明军高级将领的会议上,敢公开质问洪承畴,想来除了崇祯派遣的监军,再不会有第二个了。</p>

说起这个张若麒,那可是坏到家了,作为监军一个劲督促洪承畴出战。结果皇太极突袭塔山,夺了笔架山的明军粮草大营,军中只有三天口粮,这时候真该和后金鞑子决战了吧?</p>

他倒好,第一个跳出来,要求洪承畴撤兵!</p>

“现在皇太极大军还未集结完毕,不过命济尔哈朗为先锋,在攻打锦州外围防线,真正的主力动向,尚不明显。如果此时,率领大军出宁远,半途皇太极突发骑兵,绕过我军主力,袭击宁远,我军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而且,此时后金主力动向不明,如果皇太极故技重施,率骑兵绕道朦国,经喜风口入遵化,直逼京城,我等又该如何应对?”</p>

洪承畴从一个小小的陕西督粮参政,最后成为陕西三边总督,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把李自成打的只剩18骑逃入山中,其战场经验何其丰富。</p>

立刻指出,全军仓促出击的弊端。</p>

说白了就是,明军以步兵为主,后金鞑子以骑兵为主,人家可战可退,可绕过你的主力,袭击后方,而你追又追不上,野战人少了还打不过,轻易出兵,只会使自己陷入被动。</p>

“哼,洪督师所言,下官一介文臣,对于军事并不能懂。但下官只知,兵部尚书陈大人,早已发来文书,我大明与后金连年大战,早已钱粮吃紧,如今眼看着鞑子大军围困锦州,洪督师却集十数万大军于宁远、松山附近而不救,难道说洪督师是畏敌不前吗?”</p>

张若麒冷哼一声,又搬出了兵部的文书,直接给洪承畴扣了个畏敌不前的大帽子。</p>

“哎,文人误国,果不其然!”</p>

朱由光将张若麒的话听在耳中,发自内心的轻叹了一声。</p>

大明东林党的这些读书人,不但屁用没有,还总在旁边添堵,帮倒忙!打仗前指手画脚,打输了就花式丢锅,鞑子来了更是排着队投降。</p>

“嗯?”</p>

洪承畴行军打仗多年,耳朵极其敏锐,朱由光不过是小声嘀咕了一句,他却蓦然转身,皱眉看向门口,“你是何人?”</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