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朝廷,要打大仗了求收藏(第1/3页)

作品:《大唐:我摊牌了,我是长乐公主

杜如晦府上。</p>

作为李世民最为依仗的首席谋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三,多年来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的兵部尚书杜如晦,可以说是国家之柱石,大唐之脊梁了。</p>

他一向以稳住善断著称。</p>

李世民早年作战时的很多战略决策,登基之后很多国家政策,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都是请求杜如晦之后,方才拍板决断。</p>

因此历史上素有“房谋杜断”之美谈。</p>

这个成语,可以说是后世对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谋臣的最高评价了。</p>

如果说李世民是历史上帝王所能达到的最完美典范,那么杜如晦,则是一个谋臣所能达到的最理想的状态。</p>

然而……</p>

便就是这样一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当听到儿子杜构向他讲述了那一晚发生的事情之后,一向以沉稳著称的他,竟然是连续深吸了几口气,方才平静自己的心情。</p>

他郑重其事的对其儿子杜构说道:</p>

“此子,外貌一表人才,峨冠博带,清逸俊雅,诸皇子中也有长相非凡者,我们的陛下也是天日之表,但是说内心话,比之此子,仍然是逊色了几分!</p>

“说文采。在他被陛下招入宫之后,为父曾乔装去过他还在经营的酒馆,抄下了他写在酒馆内的诗词,为父多年以来,也颇有寻章摘句之好,对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略有研究,但是…”</p>

杜如晦眉头紧锁,沉声而道:</p>

“比之此子,为父所书诗文,徒如三岁小儿手笔;相较而言,天地之差,尤未可比!!”</p>

“论机辩。据我说知,朝中的谏议大夫,当日随陛下一同乔装出宫的魏征,半个回合,便被此子辩得哑口无言。</p>

“且他在华清宫盛宴之上,那一番雄辩,直接将楚、吴二位皇子,狠狠的按在了地上,三言两语,便是将太子的威仪树立了起来,让朝中文武无不叹服,五体投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