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竞赛结束(第1/3页)

作品:《学霸的星辰大海

第二天实验比赛前,吴斌特地看了一眼那些邀请他们去party的西方大兄弟,发现他们一个个神采奕奕的,丝毫没有宿醉的意思,让他由衷的好奇起了西方高中到底是个什么样神奇的地方。</p>

实验题时学生被分成了两组,吴斌是上午组的,所以早早的就进入了实验室进行准备。</p>

实验题一共有两道,第一道题为【螺旋结构引起的衍射】</p>

曾经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在实验室拍摄的著名的X射线衍射图像,被称为“照片51”</p>

并且后来还成为了沃森和克里克在1952年时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基础。</p>

这次的实验为了帮助考生理解,特地改用了可见光照射螺旋结构产生的衍射图样。</p>

桌上除了考题外,还有激光源、直流稳电源、左右反射镜、数字游标卡尺、1.5m卷尺,激光防护眼镜等实验装置。</p>

‘确定螺旋形弹簧的几何参量吗……’</p>

看完实验A的要求,吴斌开始检测木质平台上固定的一对导轨,激光器和反射镜。</p>

‘嗯,激光源的激光波长为λ=635nm,激光器与轴承连接固定在可以沿x-y-z方向调节的金属支架上……’</p>

检测完所有实验装置之后,吴斌开始检查作为样品的螺旋形弹簧。</p>

‘半径R,周期P,线的均匀厚度为a₁。’</p>

接着他从垂直方向看了一眼,确定所有线厚度相同。</p>

‘相距为d₁,2组间的夹角为2a₁’</p>

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吴斌将弹簧固定在了样品架上。</p>

接着就是一顿行云流水的操作。</p>

调解激光束聚焦,光束方向,按下电源上的开关将激光强度改为高……</p>

【由(xn-x-n)与n比值确定a₁,由最小二乘法或作图法求得图A1的直线斜率为kA1= 23.55mm,a₁=kA1分之2λD=23.25分之2x0.000635x2770=0.151mm……】</p>

将由数字游标卡尺测量出来的有关距离一一记录下来之后,吴斌开始制图。</p>

……</p>

而吴斌不知道他在这行云流水的时候,几个负责游走监考的教授都快看傻了。</p>

‘这个华国学生不需要思考的吗!?’</p>

‘这是泄题了!?不对,泄题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做这么快啊。’</p>

‘等等……这小子不就是昨天理论考试后半段吃点心混时间那个嘛!华国今年到底派了什么样的小怪物来啊。’</p>

……</p>

在几个教授吃惊到目光全部聚焦到吴斌这里来的时候,吴斌已经完成了实验A的要求,开始做B实验的确定类似双螺旋结构图样的集合参量。</p>

‘HOLY……’</p>

感觉到一阵脑壳疼之后几位教授不再看吴斌这边,去其他考生那巡逻了。</p>

毕竟吴斌这速度,要么就是提前得知了题目,这个不归他们管,要么就是脑子里已经完全过了一遍实验,剩下的就是完成它了,实在没啥好看的。</p>

然而事实也的确如几位教授所料,实验题一直是吴斌的擅长点,并且他并没有因为擅长实验题就对实验题放松了,反而是他在训练营的那段日子里,绝对大多数时间都泡在了实验室里,为啥呢?</p>

因为好玩啊!</p>

对于吴斌来说,试验成功的乐趣甚至超过了解开一道难题,能爽好一阵的那种,让他简直欲罢不能。</p>

流畅的完成第一道实验题之后,吴斌又看向了第二道。</p>

【水的表面张力波引起的衍射】</p>

在液体表面,波的形成和传播一直是非常重要且被广泛研究的一种现象,在1979年时G.Weisbuch等人首次提出了利用液体表面波来视线光衍射,并以此建立了表面张力的光学测量方法,对于这种波,震荡液体的回复力部分是重力,部分是表面张力……</p>

看完巨长的题目,吴斌不禁在心底感慨一句。</p>

‘宋教授的翻译功力真是扎实啊。’</p>

在IMO或者IPHO这类竞赛上,领队的翻译功底可以说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p>

历届竞赛中,因为领队翻译不够到位而导致考生翻车的绝对不在少数,甚至有些国家的学生在看了自己领队翻译的本国语言后**泪选择了英文版的题目,心里一句‘MMP’也不知该对谁说。</p>

读完题,吴斌操作了一下安装有正弦波发生器程序的平板电脑,再拔掉黑色激光器导线并将白色激光器的导线**直流电源插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