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三教(第1/3页)

作品:《长生十万年

轰隆!</p>

叶秋这话一出,全场顿时震动。</p>

“叶士子,你这句话,是不是,也太狂了?”</p>

白胡子一抖一抖,王阁老,一声怒吼:“你虽能诸圣齐鸣,却不过是儒家而已。”</p>

“这把天机伞,乃是道门的宝物,你一个儒道天骄,你难道还懂道法不成?”</p>

“夫子早期修儒,老年却看易经,甚至知道天竺,有圣人叫释迦牟尼。”</p>

负手而立,叶秋静静望着孔圣雕像,也不回头,继续说道:</p>

“夫子乃儒道至圣,却依旧能海纳百川,我是他的学生,为何不能如此?”</p>

孔圣最逆天之处,并不止是他在儒道,达到了一个,让后人敬仰的地步。</p>

最关键的,在于孔圣,对其他教派,都非常的尊重,并不会排斥,也不会打击,反而会主动去学习。</p>

比如,孔圣晚年读易经,并亲自写注解,让后人能看的懂易经。</p>

又比如,史书上明确记载,孔圣亲口所言:</p>

“丘闻西方有圣者,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人不能名焉!”</p>

在当时中原人眼中,所谓的“西方”,就是指佛国天竺。</p>

而孔圣口中的“圣者”,就是指,天竺国境内,同时代诞生的佛祖——释迦摩尼!</p>

佛祖、道祖、儒道至圣!</p>

佛道儒三教的教主,都在春秋战国时代,几乎同一时代出现!</p>

这其中,老子年纪最大,德高望重,备受青年孔圣的仰慕。</p>

所以!</p>

孔圣封圣之前,曾去拜会老子,聆听老子传授道法。</p>

而后!</p>

孔圣走后,老子骑牛西行,至函谷关,写下《道德经》之后,飘然而去。</p>

传说,老子出函谷关之后,一路西行,最终来到了天竺。</p>

老子在天竺,收了个徒弟,叫做——释迦摩尼。</p>

多年后,释迦摩尼,又有了一个称号——佛祖!</p>

虽说!</p>

这都是传说,真假无从考证。</p>

但!</p>

从这些禅说,就不难看出,三教的教主,彼此之间,是有交集的。</p>

所以!</p>

对于王阁老的质疑,叶秋一句:“孔圣兼学三教”。</p>

顿时让王阁老,直接哑口无言,一句反驳的话,都再也说不出来。</p>